文艺界 | 中国琉璃,花开佛国

亚太日报

text

“是一朵花里蕴含一个世界,还是世界仅此一朵花呢?”

身着泰服的老太太呆立在一朵来自中国的琉璃花前,通体剔透、紫光潋滟的艺术品令她惊艳,泛着点滴哲学之光的作品命名又令她陷入思考。

《一朵中国琉璃花》系列作品

刹那间,这些充满浓重中国色彩的尤物带着问号走进了这位泰国老人心里。

然而,她已来不及细思,在拿起手机与这些令自己震撼的尤物合影后,立刻紧跟上镜头焦点中的两位艺术家。

这位老太太只是曼谷中国文化中心“一花一世界——当代中国琉璃艺术展”观众的其中一位。5日开幕的这一展览中,“忙碌”是许多观众的共同特点——既忙着用一切器材记取19件精美的琉璃花、琉璃佛像,又不甘错过作者对每件精品的讲解。

为期十日的这场展览,由中国台湾现代琉璃艺术家杨惠姗和张毅夫妇带来,展出的大型琉璃作品分为“敦煌”“一朵中国琉璃花”“焰火禅心”“自在”等系列,运用脱蜡铸造法制作琉璃,展现了花开花落及生命的变幻无常,承载了意义深远的东方哲学。

中国驻泰国大使馆文化参赞兼曼谷中国文化中心主任蓝素红在开幕式上说,琉璃就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本次展览的主题“一花一世界”蕴含了丰富的中国哲学和佛学思想,在泰国这个佛教国家展出将更容易获得共鸣,泰国民众将在这个难得的机会里领略到中国琉璃技艺的形与意。

杨惠姗在开幕式上表示,希望“让中国琉璃与世界对话”。

她说,“中国的工艺曾是世界之最,支撑我们在百般潦倒中坚持下去的是,让中国民族工艺重生的决心,我们要让中国琉璃站起来。”

曾经是亚洲电影影后和最佳导演的杨惠姗和张毅,在1987年开创了华人第一个玻璃艺术工作室“琉璃工房”。半路出家的二人倾尽所有,一心钻研琉璃的“脱蜡铸造法”,却在数年饱经失败挫折以致负债七千五百万新台币后,才从国外学者处得知,这个所谓的法国人才掌握的秘法,早在中国汉代业已出现。这一项曾经辉煌的艺术,竟未能在史料中找到记载,失传两千年。此后,琉璃工房根据风化和侵蚀年代的回溯推演,令这项原汁原味的中国工艺获得再生。

《大圆智镜》

从初开始只为迷恋那经由光热生成、明艳耀眼的玻璃材质,到多年后逐步通过琉璃工艺,走向更深沉的世界,“文化”和“历史”的意义在二人心中渐显清晰。他们开始探索如何运用现有的技巧,创造现代的中国琉璃风格,用“琉璃”这一无需翻译的艺术语言,向世界讲述中国文化。

“玻璃是本质,琉璃是一种思想和情感。”在开幕式后举行的一场琉璃工艺讲座上,张毅向泰国观众如是说。

对杨惠姗和张毅而言,琉璃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彩云易散琉璃脆”,折射出东方深沉的美学与哲学;是佛经里“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反映中国佛学对生命智慧“透明澄净”的观照。

面对专程来聆听讲座的泰国艺术高校师生们,二人分享了创作过程中对作品的思考。

以一朵中国琉璃花为例,一朵被放大的花,挑战脱蜡铸造技术的极限,用脆弱的琉璃材质去诠释生命中的谦卑和悲悯。“一花一世界,宇宙间的奥秘,不过在一朵寻常的花中;花开花败,短暂与永恒无限转换。东方的佛教哲学里,真正的大智慧,看穿一切生命的本质和无常。”杨惠姗说。

《一朵中国琉璃花》系列作品

“做有益人心的艺术品,让中国工艺得以传承的同时,让观者获得思考与鼓舞,是我们的追求”,张毅说。

(来源:亚太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