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南湖。 黄龄亿 摄
中新网嘉兴6月11日电(黄龄亿)过去,生态环境是浙江嘉兴的一大短板,其排名几度“省里垫底”。近年来,嘉兴推动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该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蝶变跃升、跨越发展。
有数据显示,嘉兴市控 I-III类水质断面比例从2012年的0上升到2020年的91.8%;PM2.5浓度从2013年的68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0的28微克/立方米;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从2015年的73.07分提高到2020年的85.46分,成为浙江省内唯一连续三年实现总得分和排名“双提升”的地市。
在嘉兴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的过程中,科技力量的支撑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近日,记者走进嘉兴,一探智慧化、数字化所带来的效能。
嘉兴桐乡市“数字环保”指挥大厅内。 黄龄亿 摄
位于嘉兴市区中心的南湖,是该市城区九条河流汇聚发散的节点,即“九水连心”的“心”。由于湖泊面积小,湖水停留时间短,其虽名为湖,实际却仅有河道功能。
据有关专家介绍,由于嘉兴的土质粘性较大,河道整体浊度较高,导致南湖水体一直以来达标相当困难。为恢复南湖的湖泊功能,嘉兴借助“十三五”水专项嘉兴项目组的科技力量,着手改善南湖水质。该项目组由中国环科院牵头,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和嘉兴市水利水电勘察设计研究院等科研机构、院校共同参与,编制了《嘉兴市南湖水质提升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
技术平台搭建方面,基于大数据平台、地理空间库、物联网技术等,嘉兴建立起智慧水务平台。据介绍,其为水务综合信息可视化平台,整合南湖水域及汇流水域、水环境质量监测、水文等数据,推进水务管理向主动精细、现代高效转化,助力南湖生态环境修复工程建设。
工程实施方面,通过环保清淤、微地形改造、水量调控、净水降浊、水生态修复等系统措施,嘉兴对南湖湖区进行改造升级。2020年11月起,南湖水质已达湖库三类标准,水体透明度明显提升,湖区生态系统多样性初步恢复。如今,南湖水域水草摇曳,鱼虾嬉戏,水质生态大幅改善。
作为“老底子”嘉兴人,68岁的王建学家住得离南湖并不近,但他时常坐着公交来南湖边逛逛,看看南湖的变化。“现在南湖水真的太清了,水草都看得清清楚楚。南湖美景让人心旷神怡。”
嘉兴秀洲银杏天鹅湖水草清晰可见。 黄龄亿 摄
随着生态环境治理数字化转型的推进,“智慧环保”“数字环保”在嘉兴也有了越来越多的体现。
嘉兴桐乡市,以其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乌镇为人们所熟知。每当人们在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间流连忘返之时,几十公里外的桐乡市“数字环保”指挥大厅内,硕大电子屏幕上闪动的圆点光标、实时滚动更新的统计数据和图标,仿佛一双无形的环境监管之手在为生态环境保驾护航。
“智慧环保平台整合了环境监测、项目审批、环境管理、排污许可、综合执法等信息。有了这个平台,我们在开展监察工作时就像有了‘千里眼’‘顺风耳’,监管效率大大提升。”嘉兴市生态环境局桐乡分局党组书记、局长姚伟平表示。
据介绍,目前桐乡已建成集“智慧环保”工程、“排污许可证证后执法监管系统”、空气质量网格化监控平台、卫星遥感“天眼”模块为一体的数字环保综合协同应用系统,形成“天、地、空”一体化环境监管体系,实现生态环境“治”理到“智”理的转变。
为助推高质量绿色发展,嘉兴不断向科技创新要活力。例如,建设“天地车人”一体化排放监测系统,通过水陆空高科技设备助力精准溯源、精细监管、科学决策;全面启动以“一图·一码·一指数”为核心的嘉兴市生态环境综合协同管理数字化应用平台建设,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眼下,嘉兴嘉善县、海盐县已成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嘉兴港区已成功创建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科技护绿,也为嘉兴积攒着走好绿色发展之路的信心。该市官方提出,到2025年,要力争全域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基本建成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生态环境巩固提升持久战取得明显成效,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江南美窗口基本建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