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代人将给未来留下些什么?除了当代社会创造出的“工业与信息化奇迹”,还包括要完整地转交历史留给我们的底稿。而比起“创造者”,做一个传统文化的“看门人”面临的挑战或许更为艰巨。
手工艺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淀着民间最淳朴的文化和智慧,也是活的历史。一直以来,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市场化问题都是一个难点。随着各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提升,如今部分地方有了扶持优秀民间艺人的专项基金,但“酒香也怕巷子深”,政府扶持能解决一时一地的困难,却无法根本上改变传统手工艺市场狭小、后继无人的现状。
“帮助超千名手艺人收入破百万。”10月23日,在景德镇陶溪川园区,抖音宣布面向全国手艺人、手艺商家推出“看见手艺”计划。该计划将发挥抖音视频直播、电商的能力,通过流量扶持、费用优惠、官方培训、专属运营活动、直播基地服务等多项举措,助力传统手工艺被更多人看见,为手艺人创造更多收入。
通过一方屏幕,让传统手艺被记录、被看见,让手艺人被关注、被尊重,让手工艺作品受热捧、有市场……短视频打开了更多传统手工艺“复兴”的想象空间。
▲在2020年北京服贸会上,三款融入苗族传统吉祥图案、非遗技艺的时尚首饰首次亮相。新京报记者 王萍 摄
我们常说“技艺不分家”。非遗技术的展示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形式,很多手工艺品不只具有使用价值,也具有审美价值。
而视频则让其审美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正如美学学者所言,视频对于传统手工艺是更友好的媒介,“传统手工艺品的艺术文化价值既体现在产品的形态设计上,也体现在制作过程和工艺历史等背后的故事里。视频相比图文能更好地呈现这些信息。”
身处后工业时代,价格低廉、功能实用、种类繁多的现代产品,几乎可以满足我们的一切生活所需。相比而言,传统手工艺品费时、费力、费人工、产量少,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除了旅游景区的特产门店,我们几乎在市场上看不到传统手工艺品的影子。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还需要传统手工艺吗?答案无疑是肯定的。传承和发扬手工艺,既是我们作为“看门人”的责任,也是从历史中挖掘当代价值的内在要求。
或许在乐观主义者眼中,社会是不断进步的、技术是不断叠加的,“后浪”总是能够超越“前浪”。但现实是,很多技艺如果不加以保护与传承、无法创造价值,“衰落”和“失传”就是这些手艺最终的宿命,我们不断得到也不断失去。在那些恢弘的遗迹、雅致的文物背后,藏着的是许许多多早已遗失的技艺,是历史留下的空白格。而这,不得不说是种遗憾。
而从另一个视角看,正是由于物质的极大丰富,消费必然向着更高的等级不断升级进阶,对审美和文化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冰冷的机器创造出无数的复制品,但手工艺品却是独一无二,每一件作品都饱含古典文明的余韵,也保留着手工雕琢的温度。
中国传统文化从不缺少审美理念,器物的形、质、色、意都非常考究。但大多数传统手艺仍“养在深闺人未识”,传统手工艺的低调和没落,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公众“不需要”,而是因为“看不到”。
如今,短视频和直播电商为更多人看见传统手工艺打开了一扇窗。传统手工艺走出作坊、走出村落、走出街巷,零距离展现在数亿用户面前,手工艺作品与广阔的市场“无缝对接”,传统技艺的“复兴”也正当其时。
据了解,目前为止,有超过5000名手艺人每天在抖音售卖作品,其中超90%的人每天有稳定收入。景德镇陶瓷大学学生周馨通过直播,在两个月时间里,卖出了10万元手作瓷器,是过去同期收入的100倍;江西新余的竹编师傅李年根,因为竹编不挣钱,他前后收过30多个徒弟都因为收入问题改了行;去年开始,李年根接触短视频,一个月能卖出5万元竹编产品……这些都昭示着:当手艺人遇上短视频,他们的春天来了。
与之对应的是,以短视频为媒介、以直播电商为渠道,传统手工艺得以华丽转身,充分展示出其审美价值和市场价值。某种意义上,这种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也带来了深层次的启示:一个行业的兴盛,或许可以从“被看见”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