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城市化商機備受關注

text

(亞太專遞)亞洲城市化商機備受關注

新華社新加坡7月4日電(記者陳濟朋

蘇雪燕)星展銀行“洞悉亞洲”論壇4日在新加坡舉行,亞洲各國城市化進程中蘊含的巨大商機受到與會人士關注,如基礎設施、消費品和農業等領域可能存在的投資機會。

麥肯錫全球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弗雷澤·湯普森在論壇上說,預計從現在到2030年,亞洲僅基礎設施領域仍將需要2.4萬億美元的投資;城市人口增加,必將產生消費品需求;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展,農民數量減少,農業勢必整合。

新加坡樟宜機場集團主席廖文良認為,亞洲城市化進程也將意味著基礎設施需要巨大的投入,如交通、醫院和機場等設施。巨大的建設規模也意味著融資需求,將為金融業帶來商機。

星展銀行在一份報告中援引亞洲開發銀行的數據說,目前亞洲地區的城市人口每年增加4400萬人。預計到2025年,亞洲將有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國將城鎮化視為減貧和創造工作機會的途徑,東南亞地區也在快速城鎮化,南亞和西南亞地區的城市化比例分別為45%和35%。

根據聯合國的一份報告,到2030年,預計全球城市人口將增加14億人,其中37%的貢獻來自中國和印度。到2050年,全球53%的城市人口將生活在亞洲城市。

亞洲的城市化將創造巨大的需求。星展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壟大任說,在1980年,美國每創造1美元的新增需求,亞洲地區相應貢獻的需求為0.4美元;而如今美國每貢獻1美元的需求,亞洲就貢獻2.5美元的需求。亞洲的經濟發展,差不多相當於每4年或3.5年就新增一個相當於德國的經濟體。

不過,與會專家也警告說,亞洲在城鎮化的過程中也需要注重城市規劃和建設的合理性,創造宜居環境。新加坡宜居城市中心諮詢委員會主席、有“新加坡城市規劃之父”聲譽的劉太格說,在城鎮化的過程中,中國將會相當於“新建3個美國”,印度相當於“新建5個美國”,印度尼西亞也相當於“新建1至2個美國”。如此巨大的規模,需要保證建設方式正確。

他認為,從目前來看,亞洲地區真正可以稱得上宜居的城市並不多,也許日本的一些城市和新加坡可以說是宜居城市,中國也有一些城市接近宜居,但總體而言,亞洲在建設宜居城市方面仍需持續努力。

廖文良說,城市的建設應該追求“韌性”,這意味著規劃和建設要週全考慮,未雨綢繆,如新加坡雖然罕見地震,但也會考慮這一因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