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亞太日報綜合報道,羊年春節在一片紅包聲中度過。微信、支付寶、微博、春晚……眾多新舊元素交織的這場紅包雨中,有贏家,有黑馬,有亮點,有吐槽,當然盤點還不止這些。
據中國移動互聯網的四大超級入口(微信、微博、手機QQ和支付寶錢包)公佈的紅包數據,在除夕當天,微信紅包收發總量達10.1億次,是去年除夕的200倍,在零點峰值,每分鐘有165萬個紅包被拆開。手機QQ方面則表示,除夕當天,QQ紅包收發總量6.37億個,搶紅包人數1.54億。
支付寶方面的數據也相當可觀,在除夕當天,有6.83億人參與了紅包遊戲,支付寶紅包收發總量超過2.4億個,總金額40億元。微博方面則有1541萬微博網友分享了由央視春晚及39位明星與商家送出的1.01億個紅包。
微信紅包:紅包大戰最大贏家
春節紅包大戰對於阿裏和騰訊來說都是贏家,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因為通過發放免費紅包,更多的手機線民接觸,並體驗了手機支付,是對手機支付用戶的一次非常好的教育。而春節紅包大戰的最大輸家是傳統的商業銀行。對於他們來說,直接影響就是各種紅包大戰帶動了大量資金流出銀行,進入第三方支付平臺。究竟有多少紅包資金沉澱在外?目前還缺乏權威的數據。
從羊年春節的紅包大戰來看,微信是最大的贏家。從微信推出的“零錢功能及使用的便利性來看(與支付寶錢包的存儲功能相同),沉澱資金的數量相當可觀,消費市場也隨之出現了調整。有不少小朋友,既沒有任何銀行卡,也沒有綁定支付帳號,但靠著在春節期間從微信紅包搶來的數百元,通過“零錢系統居然都消費了出去!利用微信錢包的功能,能夠極為便利地實現點對點或點對多的定向轉移支付。
從交易筆數和單位時間交易筆數的強度看,微信春節紅包的派發次數在百億筆,這種飽和峰值下運行的能力,都與銀聯和支付寶處於同樣的量級。而微信擁有更多的用戶基數,一旦微信支付開通用戶數達到一定比例,對支付寶將有非常強的替代作用,因為人們時不時的都會打開微信,時間也都交給了微信,相比打開支付寶更習慣。
當然微信線上上的支付場景还暂时無法與支付寶匹敵,畢竟支付寶發展數年,並擁有自己的電商平臺,成為許多線上交易平臺的支付工具,與網銀支付並列(水電煤氣費、火車票以及其他電商平臺),這是微信支付短期內難以超越的。
“红包为互聯網金融監管带来新任务
對於監管者而言,“搶紅包所代表的移動互聯金融也帶來了全新的監管任務。微信錢包、支付寶等與移動終端的結合,使得消費環境迅速便利化,進入門檻極低,這使得大量缺乏認證的人進入到了無線互聯金融領域。
覆蓋全球180多個國家的微信春節紅包,使人們有理由對中國移動互聯網的未來寄託更高期望,不過,監管面臨的風險也同樣存在。安邦諮詢特約經濟學家鐘偉認為,微信支付借助春節紅包在全球的巨大成功,不是互聯網金融能跨國落地,而在於微信是作為社交APP而落地的,而微信支付則鑲嵌在其中。國外金融監管當局並沒有立刻明白過來,沒有要求海外微信支付落地需要金融監管許可。
如果中國互聯網金融企業不能徹底清理自身在遠程開戶、匿名、洗錢、虛擬發鈔方面的漏洞、誘惑和衝動,那中國的互聯網金融就難以擺脫先天性的心臟病。
從監管意義上來看,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便利性,都是通過綁定銀行卡,對原來銀行網銀或手機銀行的強有效、強安全的實名認證,進行了最大幅度的弱化而帶來的。對於帳戶是否實名強驗證還是弱驗證,是造成手機銀行和微信支付便利性差異的關鍵。正如前面所言,微信支付所支持的低門檻認證,也會帶來監管難度的加大。
全民參與,紅包齊飛的春節“搶紅包大戰實際上是中國的移動支付發展的一次強刺激,它彰顯了中國移動互聯金融市場發展的極大空間,以及未來有效監管的挑戰性。
“紅包急先鋒:互聯網將融合和衝擊傳統金融業
支付寶與微信支付已經成為手機支付領域的雙雄,而銀行機構推出的“閃付NFC卻行動緩慢,因為銀行作為壟斷機構,現有的成績成為他們開拓新市場的包袱,大象跳舞本來就是難事。而且NFC支付才剛剛統一標準,很多用戶沒有更換帶有晶片的銀行卡,教育用戶使用“閃付也無法像互聯網公司那樣一夜之間教育數億用戶,所以銀行才是2015春節紅包大戰的最大輸家。
支付寶與微信支付的另一個戰場則是民營銀行,他們參股成立了民營銀行(浙江網商銀行、微眾銀行),可以做儲蓄、信貸等各種業務,利用自身海量用戶優勢,先進的互聯網工具,將對傳統銀行再次產生巨大衝擊。
2015年1月,李克強總理視察了微眾銀行,並鼓勵民營銀行通過創新刺激傳統銀行,提高銀行整體效率。而且很多互聯網公司也都獲得了網路征信牌照,網路理財、P2P、眾籌等網路金融的興起,都將對銀行信貸主業產生影響,其影響的力度也會逐漸顯現,一些小型地方銀行的倒閉潮即將來臨。
在互聯網與傳統產業融合的大趨勢下,任何人都不能以不變的,舊的思維方式去看待融合,更不能低估這場變革的殺傷力。這場變革最後可能導致整個社會的財富重新分配,如多米諾骨牌一樣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