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工作生活将近20年,港商冯国佑仍谦称自己是“北漂。作为香港专业人士(北京)协会会长,他似乎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北漂。
接受记者采访时,冯国佑聊起自己一直努力做的两件事:为港人顺利融入内地尽绵薄之力;与在京港人一道成为内地与香港沟通之桥梁。
| |
| --- |
1996年,冯国佑开始把事业重心放在内地。彼时,香港尚未正式回归。由于种种因素,一些港商对在内地发展事业不是很有信心。在这种背景下,冯国佑说,自己“傲然追入国内发展,希望以亲身经历,向香港同胞真实转述国内情况,以抛砖引玉的方式吸引更多港商到内地发展。
随着香港顺利回归祖国,越来越多港商及香港专业人士到内地发展,经历过“北漂初期所有不适应的冯国佑,萌生了帮助后来者的念头。
冯国佑认为,香港回归祖国,使港人独特的法定身份得以确认。但由于曾长期处于“国内人与“外国人的中间状态,部分港人对社会责任与权利的认知比较模糊,在内地工作及生活常有诸多不顺之感,容易形成与社会的隔膜与误解。
为此,2011年,冯国佑与一班在京各行专业人士成立非盈利组织——“香港专业人士(北京)协会,以“团结互助、安居乐业、融入北京、贡献祖国为宗旨,希望通过“专业精神、服务社群的理念,组织策划多元化活动,提供工作、生活多层面义务服务,促进港人融入内地社会。
截至目前,这个初期只有三五十人的小团队,已发展到拥有理事40余位、会员280多位,覆盖行业界别20多个。对新到在京港人提供咨询服务、协助解决港人子女在京读书事宜,在京港人紧急医疗、紧急回港,协助在京来自香港的大学毕业生就业辅导等工作逐步展开。
以港人子女在京就读为例,目前约有10万港人在京工作,需要入学的港人子弟超过2000名。公立学校的户籍限制、课程衔接等问题,以及私立或国际学校的高额费用,都成为港籍学生在京入学的障碍。
有一个例子让冯国佑至今记忆尤深。一位港人子女在国际学校就读两年小学后,觉得自己不是中国香港人,而是美国人。“我们不能在中国的地方,把孩子教育成外国人,冯国佑这样说。协会一直争取成立港人子弟学校,也是希望通过教育交流,缩窄两地子弟认知分歧,提高互谅互让、求大同忍小异得双赢的认识,并最终把这种认知带回香港。
协会还倡导每一个长期在北京工作的港人,每次回港都发挥一次平民大使功能。大家的每一句话,都有作为两地桥梁的公关作用。同样,作为香港人,在北京工作和生活中介绍、宣传香港,亦是发挥桥梁作用。
对于近来内地游客与香港居民产生的一些摩擦。冯国佑认为,文化、思想及生活方式的不同是导致误解产生的主因,旅游业的过速发展也会产生实质利益矛盾。当有心机的政客及传媒刻意抹黑扩大矛盾,问题也会扩大。除了耐心开导、诚意沟通,政府也要多做基础支持,促进陆港共荣,保障香港经济、金融业及社会稳定。(中新网)
原标题:“北漂港人冯国佑:促内地与香港求大同忍小异得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