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快评 | 美团打车、滴滴外卖,腾讯系“内讧”能给消费者带来什么?

亚太日报

text

亚太日报评论员 宋涛

去年底开始,美团宣布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国内7个城市上线打车业务,苦于没有取得网约车经营牌照,迅速遭到多地监管部门约谈,计划也暂时搁置。到了今年的3月21日,美团在已拿到网约车经营牌照的上海重拳出击,同时上线出租车及快车两种业务。尽管上线首日,美团打车就被上海市有关部门约谈,要求美团打车应当合理确定网约车运价,实行明码标价,不得有为排挤竞争对手或者独占市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运营扰乱正常市场秩序。但据媒体报道,美团打车登陆上海势头惊人:上线第三天的日完成订单量就超30万单,美团点评CEO王兴更是声称美团打车已经在进驻城市拿下1/3市场份额。

美团打车势头这么猛,靠的是什么?从主观条件来说,当然首先靠的是堪称疯狂的补贴力度。在司机端,有三个月零抽佣,还有各种名目繁多的补贴;在用户端,有五花八门的优惠券,新用户打车经常可以“零费用”。——很显然,监管部门约谈的效果并不算理想。另外,美团App对生活场景的整合也为打车业务的推广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从客观因素来说,实在是“天下苦滴滴久矣”。自从收购了Uber中国以后,滴滴在网约车市场基本上就是一家独大。随之而来的,是用户体验的迅速下降——无论司机端还是用户端。前两年几家激烈竞争时大量派发的各种优惠没了、花样繁多的补贴也没了,对司机的抽佣高达23%,为了打击刷单,经常出现接单安排极不合理……甚至于有的滴滴快车司机曾经表示,希望美团快点开通打车业务,到时候将第一时间“转场”。事实上,美团打车在上海开发的司机中,绝大部分也的确是滴滴的司机。

对于美团的公然“砸场子”,滴滴的反应很直接:一方面直接和美团开启“补贴大战”。当然,由于前两年经历过“波澜壮阔”的大乱战,滴滴对于这种“补贴战”可谓经验丰富。有用户表示,滴滴重新开始补贴以后,算下来还是滴滴更便宜,这也帮助滴滴稳住了不断流失的用户。另一方面的反应更直接,启动了滴滴外卖,直接进入美团的核心业务外卖。而且采取的操作手段和美团在打车行业颇为相似,针锋相对的意思昭然若揭。

从整个经过来看,美团主动出手、滴滴被动应对是毫无疑问的。考虑到两家公司背后都有腾讯的影子:两家公司近几轮融资中,腾讯都是领投者。那么,美团悍然对“同门”发动突然袭击究竟意欲何为?据美团方面的说法,美团的目标是在自己的App中实现生活场景的全覆盖,向打车方向拓展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正如有记者质疑的:零售也是生活场景的重要一环,美团为什么不去挑战淘宝和京东?

事实上,综合来看,美团此举更多地是为了改善目前主营业务利润率低、估值不高的问题。 有传闻说美团正在考虑上市,而3月23日,科技部发布的《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和《2017年中关村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中,滴滴和美团分别以560亿美元和300亿美元估值。 这正反映出外卖行业虽然看起来很热闹,但其投入高、利润薄、风险大,并不为投资市场所看好。因此,美团必须进一步拓展其产业。 相比较而言,零售行业的淘宝和京东都体量超大,不是美团这种小胳膊小腿能撼动的。倒是滴滴所在的打车市场,本身门槛不高,仅有的“独霸者”滴滴的体量又不算大可以挑战,还能迅速提高自己的估值,何乐而不为?

美团这一记“大招”,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给了滴滴一个明确的信号:不要以为在打车行业“一统江湖”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有分析家就曾指出, 互联网时代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跨界”变得比以前容易得多。当你以为在本行业已经没有对手的时候,来自其他行业的“过江猛龙”也许正在虎视眈眈。 滴滴这两年在业内“独孤求败”的同时,在技术上的创新和对客户的维护有所缺失,这也是美团能够迅速“捞过界”的重要原因。

对于用户而言,美团的“搅局”给自己带来了更多优惠,显然是件“喜大普奔”的事。但无论如何,目前的“补贴大战”是不可能长久的。无论监管部门还是两家公司背后的投资者,都不会坐视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情况持续下去。我们能希望的是,滴滴能够不只盯着资本市场的风云,更要回到行业本身,在技术开发、客户维护等方面多下功夫,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当然,如果美团能和滴滴在功能上互相嵌入,让用户更加方便,那就更理想了。

1日,坊间传说美团与滴滴将会停止竞争业务,将已开展的竞争性业务和人员并入对方,合并消息预计最快于清明节前后宣布。虽然据多家媒体向滴滴和美团方面求证,双方都给出回复称这是“愚人节玩笑”,不过这两年间滴滴与快的、Uber,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的情形还依稀在目,消费者们可以静观其变。

(来源:亚太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