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尊後冠耀眼奪目 專家"復原"隋唐皇后禮冠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記者馮國)考古和文物保護專家們最近在西安的實驗室裏不僅首次“復原”了隋煬帝蕭後的鳳冠,也給出了隋唐時期皇后們禮冠的基本樣貌,為研究古代中國的禮冠制度提供了實物資料。

9月5日,記者在陜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拍攝隋煬帝蕭後冠仿製品。新華社記者李一博攝

主持隋煬帝蕭後冠實驗室考古與保護項目的西北工業大學教授楊軍昌說,2012年12月至2013年11月,江蘇揚州考古發現了隋煬帝墓及隋煬帝蕭後墓,在唐初埋葬的蕭後墓中出土了保存相對比較完整的冠,可謂是目前中國考古發現等級最高、保存最完整的冠,應當是其時命婦或皇后的禮冠。

這是在陜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拍攝的隋煬帝蕭後冠文物原件(9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李一博攝

出土於江蘇揚州的蕭後冠在墓中被發現放置在棺槨外東南側一個已經腐朽的木箱中。歷經千年的泥土淤積後,其出土時整體呈現出殘斷的銅絲、破碎的銅片、粉化的玻璃或珍珠等遺跡現場。鋻於該冠的重要性、複雜性和脆弱性,不宜在現場繼續進行全面清理,聯合考古隊決定整體提取後進行實驗室考古清理。2014年7月,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護送蕭後冠至陜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合作開展清理保護。

在常規的清理之外,專家們運用了多種現代科技綜合“對症下藥”。譬如以X光透視發現了蕭後冠的中梁、側梁等基本結構,明確了異於文獻中皇后冠12花樹的記載,蕭後冠竟然有13株花樹,鎏金銅質的材質使其整體上光彩熠熠,款款而行中花蕊、花樹等微晃不已,富貴氣息迎面而來。

這是文物保護工作者仿製的隋煬帝蕭後冠正面(左圖)和反面(右圖)照片(拼版照片,9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李一博攝

根據研究發現,蕭後冠的框架是由兩博鬢、呈十字交叉的兩道梁和呈環帶的三道箍組成。其上花樹13棵,花樹由花梗、花瓣和花蕊等構成,在冠後腦位置有12塊水滴形的飾件。經過深入分析,還明確了製作蕭後冠所用的銅、金、珍珠、棉、絲等主要材料,以及錘揲、掐絲、鑲嵌、珠化等飾件加工的十幾種工藝。

經兩年多努力,隋煬帝蕭後冠的保護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陜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院長趙強說,西安曾保護過兩頂唐代女冠,但蕭後冠保存太差,為穩妥起見,先後五次集中相關領域專家“會診”,結果也未完全清理出來,留下一些資料等待未來條件具備了,再展開新一輪的實驗室考古與保護。因此,目前“復原”的蕭後冠,不能說是科學意義上的完全複製,而是主體結構基本一致的仿製,但其神韻如何,尚待各界人士在其展出時品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