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物流滯後制約中俄雙邊經貿發展

text

新華社哈爾濱7月3日電題:跨境物流滯後制約中俄雙邊經貿發展

新華社記者梁書斌

中俄經貿合作發展迅速,貿易額逐年攀升。而中俄跨境物流發展滯後,制約了雙邊經貿的發展。專家認為,經貿發展依靠物流支撐,應積極推進雙方物流業協同協商,促進雙邊經貿健康發展。

7月1日,“2014中俄經貿法律交流會”在哈爾濱召開。記者在會上了解到,中俄跨境物流業發展的滯後,已經對雙邊貿易進一步發展產生制約。

環投律師事務所首席律師肖佔德說,中俄經濟雖有很強的互補性,但這種潛力受跨境物流能力的制約。我們接觸到很多投資項目,如哈巴羅夫斯克、雅庫斯克、堪察加半島等地的一些資源項目。很多沒有物流基礎設施,需投入鉅額資金,從零做起。有的有基礎設施,但是物流成本高昂,投資者因此放棄投資或者冒險進入,最終陷入困境。

因種種原因,中方貨物在俄方通關時,原本五、六分鐘就可以過關的往往要半個小時,有時需要一天甚至更多。

“如果按照正常程序通關,聖誕商品可能要到過年之後才能到手,機械設備可能要等到行情已經過時才能拿到,這樣的速度確實讓人困惑。”黑龍江省物流商會會長鄭志成說。

鐵路是這樣,公路運輸和航空運輸也存在類似的問題。

從俄羅斯流向中方的主要是原字號的大宗貨物,中方流向俄方的則種類繁多。俄方運往中方的貨物基本順暢,但是從中方運往俄方的貨物卻因種種原因時間較長,困難較多。

一些從事對俄貿易的企業發現,在俄羅斯,中央政府和聯邦政府法律不一致的情況比較常見,政府部門與政府部門之間的政令不統一也時有發生,給中國物流企業帶來了很多困難。

據世貿組織全球一體化委員會海關行政鑒定委員會主席利亞基石娃介紹,目前俄羅斯有2000家公司被列入海關的善意夥伴清單,可以簡化監管程序,縮短通關的時間。

利亞基石娃說,俄羅斯確實存在一些海關清關的複雜性問題。與發達國家不同,目前俄羅斯海關收入佔預算收入的50%,海關怕監管不力,引起聯邦預算收入減少。俄羅斯海關體系還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如現代化體系沒有全部引入。“雖然目前有90%的貨物進行電子申報,但仍有很多以紙質的方式進行申報,影響了申報的速度。”利亞基石娃說。

專家認為,中俄雙方應當站在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高度,推進雙方物流業協同協商,促進跨境物流業的共同發展。中俄兩國都是實施ATA單證冊制度國家。ATA單證冊是貨物的護照,是國際通用的快捷通關方式,希望俄方有關方面提供支持,共同推廣ATA單證冊的應用,推動ATA單證冊項下的通關便利化。

儘快推進中俄陸海聯運大通道項目的實施。在中俄兩國的共同努力下,由中國黑龍江、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過境運輸的陸海聯運大通道項目取得了可喜的進展。當前應儘快解決兩個問題,首先是儘快簽署兩國公路集裝箱過境運輸的雙方協定。其次,俄羅斯鐵路應比照中方鐵路優惠標準出臺政策,以利於中俄陸海聯運大通道能長期、穩定地發展。

“物流企業需要用綜合視角了解世界物流企業的最佳運營實踐,為我們經營所用。不存在一個一勞永逸、使各方滿足的方案,這是一個利益平衡的過程,既需要明智的立場,也需要妥協和適應。”肖佔德說。

鄭志成說,要把兩國已建立起來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推到最新的高度,必須借助於兩國高水準的經貿合作。而物流業發展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國家間經貿增長的進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