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永昌设岗引“陪读妈妈”就业 供需对接助贫困户增收

中国新闻网

text

图为4月下旬,“陪读妈妈”在扶贫车间草编织手工袋。 崔琳 摄

中新网甘肃金昌4月21日电 (记者 崔琳)“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城关镇一处扶贫车间围墙外清晰地印刷着标语。谷雨过后,该车间吸纳的“陪读妈妈”及“建卡立档贫困户”复工劲头十足,他们中一部分飞针走线加工劳保手套,另一部分则利用玉米皮、柳条、芨芨草编织手工产品,均实现了稳定增收。

从白银市远嫁过来的女工李建琴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其全家原本在山区生活,家中仅丈夫外出务工,日子向来过得很紧巴。令其意想不到的是,陪伴孩子进城读书的她,意外赶上了扶贫车间帮扶“陪读妈妈”好政策,有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

图为陪读妈妈”在扶贫车间制作手套。 崔琳 摄

“我们厂里留守母亲、陪读妈妈居多,且都没有什么文化,外出务工又会惦记家里,就业难度非常大。在车间就业后,不仅工作时间宽松,还能照顾小孩,多少增加了收入,可以说三全其美,我们吃下‘定心丸’干活自然更卖力。”就业半年以来,李建琴师从前辈,很快熟练掌握了手套模型裁剪、缝纫等操作,除了赚到保底工资1600元外,还轻松拿到超额绩效奖。

她告诉记者,有了这份收入,不仅改善了家中生活质量,也让自己更有自信。谈及未来,李建琴相信通过大家共同努力,扶贫车间的效益一定会越来越好,从而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就业增收。

记者获悉,这处名为“陇腾工艺品有限公司”的扶贫车间系永昌县致富带头人李建龙与妻子王生霞于2017年创办的,总投资达560万元。该车间如今亦承担着全县陇原妹巧手学员实训的职责。

图为该车间培训巧手利用玉米皮、柳条、芨芨草编织手工产品,以此实现稳定增收。 崔琳 摄

王生霞告诉记者,其夫妻二人均为农民出身,最大的优点就是吃苦耐劳。创业成功后,就思考着反哺家乡,便调整产业结构,于2019年6月与金川万方轻工业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引入编织袋缝纫加工流水线一条,劳保手套缝纫加工流水线一条,由企业兜底做订单原料加工,就近吸纳就业3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0人),帮扶其年均增收12000元,初步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在劳务对接方面,夫妻二人在当地官方引导支持下,直接参与县城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承接起就业培训、养老助残等多项工作。他们以实现就业为目标,依托社区、网络等平台,广泛收集企业、单位和务工人员信息,建立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网络系统,健全企业信息库、培训意愿信息库、用工岗位信息库和人力资源资源信息库,通过平台互通、资源共享、供需对接等方式,保障了用工单位与务工人员的双向精准对接。

李建龙透露,2019年经过中心“对接”,帮扶用工及输出的就业人员总计收入达到了570万元。

“我市贫困人口近八成集中在祁连山浅山区,永昌县是省列‘插花型’贫困县。”金昌市委书记张永霞介绍,截至2019年底,永昌县1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退出,3585户10661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张永霞表态,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突发情况,当地将在精准识别精准帮扶、消除“视觉贫困”、守住兜底保障底线、激发内生动力、政策落实深入宣传、转变干部作风方面下功夫,以乡村振兴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以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带动致富,并开展全域无垃圾整治,清理田间地头生产垃圾、房前屋后生活垃圾,抓好拆危治乱、植树造绿,振兴乡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