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關注港股:波動大等於泡沫化?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訊】香港股市連續兩日創出價量新高,期內恒指累積升幅超過1600點,9日成交總額接近3000億元;而由於大量資金流入,金管局還向市場注入了31億元以穩定港元匯價。兩日來,港媒紛紛關注兩地股市,究其背後原因,探其未來趨勢。

港股缘何一路狂飙?

香港《商報》4月10日發表評論稱,新一輪升市狂潮,大有山雨欲來之感。這無疑是受內地因素影響,近期滬深股市的表現就更加令人咋舌,上證綜指一度突破4000點大關,短短半年內差不多翻了一番。

香港《大公報》同日發表評論,回顧07年香港股市曾受到內地因素影響而出現大幅波動。當時,因傳聞內地將開放“直通車,放“北水來港買股而令港股急升,恆指突破三萬點創出歷史新高,但後來卻因“直通車未能實現,再加上金融海嘯來襲,致港股大幅下調至二萬點之下。

不过評論同时指出,面對新情況必須認識幾個新發展。首先是滬港通已開通,而深港通也有望在今年內開通,等於為兩地股市開放了雙向“直通車,兩地三市的融合度將不斷提高,近日港股大升正是這個新趨勢的反映。香港已成為內地股市及資本市場,“走出去接軌世界的踏腳石或中途站,交易量必隨之壯大,而市況也將更緊密地與A股縛在一起,受內地因素的影響也將更快更深。由此必帶來機遇與挑戰,既有市場的融合紅利也有融合風險。故享受紅利時切勿得意忘形,無論政府及投資者都要管理好風險。

其次,內地市場對港股的主導性將逐步形成。內地市場無論市值及交易額相比香港都大,且差距愈來愈大,何況在港股市值中內地股已佔過半,香港公司也有很大的內地業務比重。由於香港股市內地化程度遠超外地或國際化的,故常聽到的“港股A股化説法乃客觀現實寫照,對此必須認真面對而不能迴避。長遠來説,隨著兩地市場融合度日高,港市也很可能會成為中國在滬深之外的第三個股市。這種走向又帶來三大特點:一是港市的A股式大波動、政策市徵狀日多。二是港股市道將與香港經濟狀況日益脫節。三是國際市況的影響許多時會被內地因素掩蓋。

最後,必須留意A股化帶來的資金流格局的變化。這輪港股大升每被視為北水南下所致,其實是在內地市場走勢及北水引導下眾水來歸,當中有不少港水、外水齊來參與盛宴。因此今後會更常見到資金的跨境大進大出,對香港金融體系及聯匯制度均會有所影響,如這兩天港匯便已急速轉強。幸而香港的金融及聯匯體系一貫健全且監管嚴格,故還不怕會出大事故,但仍會更頻密地受到考驗。

當然,在內地因素對港股影響日大之際,也不能忽略國際因素,尤其是當內地市場相對平靜之時,外地因素會上升為主導地位。何況重大的國際形勢變化如美國加息及希臘危機升溫等,仍可隨時引發黑天鵝效應並帶來衝擊,令港股的前景更為複雜多變與難測,風險自隨之上升。

波動大等於泡沫化?

香港《經濟日報》評論稱,如股神巴菲特所指,市況波動大不等於風險高。港股泡沫化固言之尚早,遑論爆破,但後市勢如A股般大上大落,入市逐浪須繫穩安全帶。

評論以美股為例,稱美股在過去6個月波動雖增,但標普500指數仍反覆向上。近期港股在“北水主導下催升,市況亦可能如A股般大幅震盪,但對並非以衍生工具投機短炒的投資者而言,港股波幅大未必等同風險高。

評論稱,要衡量股市是否存在明顯風險,關鍵在於股市是否已泡沫化。財政司司長曾俊華9日表示,從現況來看,問港股有沒有泡沫實言之尚早。

評論指,從估值而言,港股在過去兩天雖累升近千七點,惟恒指平均市盈率僅約11倍,遠低於美股道指約16倍,以至上海股市的20倍。評論指,港股估值仍較不少新興市場以至發達地區的股市更低,從基本因素看,港股實談不上泡沫化。

風高浪急 風險仍在

然而,《大公報》評論指出,這次帶來的經驗是內地因素可引發大幅波動,有關風險不容忽視,如再遇上外地因素,則市況走勢更為難測。

《商報》評論亦指出,有鑒這頭狂牛之強之快,尤其融資融券方面潛藏相當風險,投資者們還應對此資金市維持高度警惕,特別是不應過分樂觀繼而盲目入市。

展望將來,究竟是H股隨A股升?抑或是A股隨H股回調?還是兩者同時收窄差價?評論指,港股短時間內迭創新高,當前市況無疑風高浪急,即使出現一定調整也不足為奇。所以,誠如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所言,雖然暫時看不到股市會爆破,但成交波動下投資者仍須留意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