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駿:人民幣匯率現跳躍式調整可能性大降

南華早報

text

【亞太日報訊】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表示,未來人民幣匯率出現跳躍式調整的可能性大幅下降。

中國央行自上週二調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之後,人民幣一開始連續3天的貶值走向已漸漸得到控制。今日(8月17日)美元/人民幣中間價報6.3969,較上個交易日微升值5點。和週二相比,人民幣至今貶值幅度為2.68%。

(圖片來源於彭博社)

馬駿昨日表示,人民幣匯率在上週二至週四貶值的直接原因,是對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定價機制的修正,是強化匯率定價市場化程度的一項特別措施。隨著人民幣定價機制市場化程度的提高,匯率的短期靈活性會提高,有助於避免匯率過度偏離均衡水平,因此反而會大幅降低未來出現跳躍式調整的可能性。

他說,要判斷人民幣匯率的中期走勢,更重要的是要分析經濟的基本面,“我認為,今年下半年GDP的環比增速有望超過上半年,全年有較大概率達到7%左右,明年經濟增長也可能繼續受益於這個回升的勢頭。”

有分析人士擔心,可能會出現外匯儲備的持續下降,但馬駿表示不必過於擔心。他稱既然匯率已經接近均衡,而且中國的經濟基本面支持匯率基本穩定, 那麼經過上週的一個短暫的貶值之後,未來一段時間更有可能的是雙向波動。

“央行已基本退出對匯率市場的常態式干預,只在特殊情況下通過干預來熨平過度偏離基本面的短期波動。未來即使央行需要干預市場,向兩個方向干預的可能性都是存在的。”他稱。

央行此前公佈數據顯示,7月M2增速高達13.3%,超出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今年M2增速為12%的預期目標。央行還表示,7月份貨幣信貸增速的跳升,與當時支持資本市場平穩發展所採取的臨時性措施有關。

馬駿對此表示,在資本項目已經有一定開放度的經濟體,如果出現流動性過度的情況,一般會導致短期利率下降,而利率下降又會在短期內產生對匯率的下行壓力。

他指出,通過最近強化匯率市場化定價機制的改革,已經釋放這種短期壓力。未來一段時間,隨著上述一次性因素的逐步消失,貨幣信貸增速和貨幣條件應該回歸合理,這將成為支持人民幣匯率穩定的因素之一。

而針對一些評論認為人民幣貶值導致了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跌,各國匯率的競相貶值等,馬駿回應稱,不少評論誇大了人民幣匯率變動的溢出效應。

他強調,中國沒有意圖和需要來參與“匯率戰”,中國未來經濟復甦的主要動力來自於內需。另外,即使考慮到人民幣上週的貶值,過去幾年之內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累計變化仍然是較大幅度的升值。

另一方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就中國近一年經濟金融運行進行評估的一份報告中也稱,人民幣已經不再被低估,建議中國央行增加匯率靈活性,在兩至三年內實現有效浮動的匯率機制,包括進一步擴大浮動區間、改革匯率中間價制定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