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向陽紅09”船7月16日電(記者羅沙)我國“蛟龍”號載人潛水器16日在西北太平洋採薇海山區域開展了今年試驗性應用航次的首次下潛作業,並完成了預定作業目標。
據“蛟龍”號載人潛水器試驗性應用航次現場指揮部介紹,“蛟龍”號當地時間16日7時28分佈放入水,17時08分被回收至甲板,最大下潛深度2424米,水中時間9小時34分鐘。本次下潛作業對潛水器系統功能進行了復核,對潛水器搭載的微型纜控機器人(ROV)進行了測試並達到了預期效果。
本次下潛作業中,“蛟龍”號沿高差約900米的山坡對巨型底棲生物、富鈷結殼、岩石等進行了近底觀察,採集了沉積物與水體樣品,並利用測深側掃聲納對海底微地形進行了測量,完成了預定的作業任務。
“蛟龍”號試驗性應用科考隊專家表示,根據潛水器在海底開展的調查分析,該區域海底以沉積物為主,富鈷結殼分佈較少,以礫狀結殼為主,少量板狀結殼,同時存在大量碎石,說明此地貌單元不利於結殼生長。巨型底棲生物以海星、魚、蝦為主,海綿和珊瑚等固著生物極少,表明海底地形對富鈷結殼和巨型底棲生物分佈有明顯控製作用。
據介紹,“蛟龍”號計劃17日開展本航段第2次下潛作業,主要任務是觀察拍攝巨型底棲生物和富鈷結殼的視頻照片,採集巨型底棲生物、富鈷結殼、岩石、沉積物樣品和底層水樣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