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讯】在互聯網金融的競技場上,傳統銀行業面臨頗多競爭對手,騰訊、百度、阿裡等互聯網巨頭紛紛進軍金融領域,“互聯網金融將顛覆傳統金融的預測充斥市場。互聯網的確為金融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傳統銀行不會消亡,平安銀行副行長蔡麗鳳1月20日在2015年亞洲金融論壇(香港)上如此表示。
互聯網為金融注入新活力
2014年,內地銀行業的經營環境發生了極大變化,互聯網企業向金融領域進軍的步伐加快,傳統金融業也在互聯網化方面積極探索。例如平安銀行向互聯網金融模式轉型做了諸多嘗試,開發了口袋銀行、平安柳丁、橙e網、行E通等針對個人客戶、小企業和同業客戶的互聯網服務平臺,且搭建了網路服務平臺,滿足客戶消費支付、理財和融資的需求。平安銀行向互聯網金融的業務嘗試將會持續。
傳統銀行不會消亡
蔡麗鳳認為,一直以來,銀行業是國家經濟平穩運行的基石,受到嚴格的監管,客戶對銀行有天然的信任感,而且,在零售業務領域,分層經營很關鍵,可以滿足不同層級客戶的需求。財富客戶的部分服務需求和高淨值客戶的服務需求仍然需要依靠訓練有素、專業、有豐富經驗的隊伍來滿足,互聯網仍無法替代。
儘管如此,蔡麗鳳也坦言,在向互聯網金融轉型的過程中,銀行業面臨以下幾方面挑戰:
首先,傳統銀行業多年累積的機制、流程可能未必適應現在的發展潮流和趨勢,需要自我改造;其次,客戶需求、技術變化日新月異,創新產品和業務層出不窮,銀行需要在創新與安全之間尋求平衡;第三,銀行經營受到嚴格監管,要和監管保持密切溝通,把握風險底線,在監管規定的範圍內起舞;最後,互聯網的玩法、規則與傳統金融有所不同,需要從領導層開始轉變思路、改造觀念。
蔡麗鳳認為,要低成本、高效率、優體驗地做好80%的客戶服務,需要具備強大的資料分析能力、快速的反應能力和高效的執行力,搭建起3E(E獲客、E行銷、E服務)平臺,以及地面、遠端、網路三維的服務通道。而平安銀行在實踐過程中也總結了一些經驗,比如,要遵循經營思路與業務模式的變化,瞭解互聯網的經營指標,如流量、活躍用戶;內部業務流程與資源調配方式需要變化,比如引入互聯網企業常用的反覆運算開發機制;要及時與監管溝通,瞭解監管的考慮,及時調整業務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