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全球行·緬甸青年的中國情

新华社

text

2016年“汉语桥”世界大中学生中文比赛缅甸仰光赛区决赛在仰光举行

      (新华社发)

【亞太日報訊】“我喜愛漢語,也熱愛中國文化。”李雪桃是一名法律專業的緬族大學生,3年前開始學習漢語。從那時起,她就在心中設下一個“小目標”:申請到去中國留學的機會,學習中國語言和文化,並希望回國後成為一名緬甸本土的漢語教師,與更多緬甸青年交流中國文化,講述中國故事。

中國與緬甸山水相連、唇齒相依,兩國人民更是心意相通、交往密切。

“中國的書法特別吸引我,我學過一些毛筆字,它們看起來就像是翩翩起舞的少女,美極了,”正在緬甸曼德勒福慶學校孔子課堂學習漢語的學生劉安經用漢語對記者說。

從11歲開始學習漢語,斷斷續續地學了6年,這名緬籍華人是第三代移民。“從小父親就讓我學習漢語,但因為上學的問題,中間停了幾年,現在我大學畢業了,學習漢語一定要堅持下去,”劉安經說。

在這家孔子課堂學漢語的學生中,不少人還在嘗試用毛筆寫漢字,劉安經對自己寫的“華”字感覺比較滿意。他有些靦腆地說:“班上還有同學要跟我比誰寫得更好看呢。”

除了漢字,劉安經還知道一些中國成語,比如“邯鄲學步”和“趁熱打鐵”。他對記者說

“這樣的成語在緬語中有相似的俗語,意思也類似。”

近年來,緬甸興起了“漢語熱”,不少青年人開始接觸漢語,學習漢語。除了華文學校,一些寺廟裡的學校也開設了漢語課程。劉安經和同學們會作為志願者去那裡教一些貧困兒童和孤兒學習一些簡單的漢語。

“2010年開始,福慶學校將高學歷本土教師外派至曼德勒市以外的其他城市教學點,目前已經有十幾處,涵蓋曼德勒省、實皆省、馬奎省、撣邦和克欽邦等多地,”福慶學校校長李祖清說。

缅甸曼德勒福庆孔子课堂校长李祖清博士(左)在汉语会话班上讲课

  新华社发(侯宝强摄)

在緬甸,人們對中國的影視劇並不陌生。《西遊記》曾在緬甸民眾的心裡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劇中的美猴王演得棒極了,還有八戒,”緬族學生楊秋芳對記者描述起劇中的一些內容。

不少緬甸民眾很小的時候就是孫悟空的忠實粉絲。幾年前,孫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齡童到訪緬甸,再次掀起了“美猴王熱”。

不光是那時的經典,今年剛剛在國內引爆話題的電影《湄公河行動》也在緬甸掀起了一股熱潮。雖然電影沒有緬語配音和字幕,但故事內容的貼近性、激動人心的情節和宏大的動作場面仍然吸引了眾多觀眾。

談起中國影視劇的時候,一個名叫許琦紅的女孩立刻來了興致,她搶著用不太流利的漢語說:“我喜歡看《微微一笑很傾城》,電影版和電視劇版我都看過,特別喜歡劇中的男演員楊洋。”

“平時也喜歡看一些韓劇,但是中國的影視劇也越來越吸引我們,”許琦紅說,“《老九門》《誅仙青雲志》《仙劍奇俠傳》……是我身邊的朋友經常在討論的熱門影視劇,對劇中的演員也都非常熟悉”。

談到如果去中國,他們希望參觀哪些名勝古跡時,很多受訪的學生說:“最想去北京看長城,‘不到長城非好漢’!”

今年24歲的李忠明說:“我去過一次中國,當時是到雲南進貨,但我還想去北京登上萬里長城,當一名好漢!”

還有些緬甸學生表示,希望去看看北京靈光寺,那裡供奉著佛牙舍利。緬甸是個佛教國家,在仰光大金塔的院裡,專門有一座佛塔供奉佛牙舍利等身塔。這是中國工匠仿照靈光寺的佛牙舍利塔原樣建造,然後贈送給緬方的。(參與記者:劉奕湛、湯丹鷺、韓新穎、莊北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