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瀋陽7月5日電(趙洪南)在近日舉行的遼寧省瀋陽市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起源於清太祖努爾哈赤時期的民間遊戲“欻嘎拉哈”首次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瀋陽師範大學社會學院研究少數民族民俗的教授李雲霞介紹,“欻嘎拉哈”是滿族、錫伯族等少數民族的傳統遊戲,現在東北的一些地方,還有不少人聚在一起玩兒這種以動物膝蓋骨和沙包為主要玩具的遊戲。
李雲霞說,“欻嘎拉哈”最早起源於清太祖努爾哈赤的時候,為了緩解將士們思鄉之情,有人發明瞭這種遊戲。當時行軍打仗的途中休息時,或是人們在農活不多時,幾個人坐在炕頭,用羊嘎拉哈和小鉛球欻著玩。“欻嘎拉哈”在瀋陽這塊土地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由於它需要的空間少、器材簡單、歘技多樣,在民間廣泛流傳。
李雲霞說,“欻嘎拉哈”的遊戲規則是以多少定勝負,玩的時候最少要4個人,每2人為一組;也可以是6人,每3人為一組;200個子。最多8人,300個子。玩時先贏沙襯,每一個沙襯代表20個子,把4個沙襯贏完了再贏嘎拉哈。有的是把天,也就是按一天時間,誰贏的子多誰就算最後贏家;有的是按子算,誰先贏到100,誰就為贏家。
據了解,此前,“欻嘎拉哈”因其兼具趣味性、觀賞性和競賽性,在民運會上一直以表演形式呈現。運動會主辦方說,把“欻嘎拉哈”正式列為本屆瀋陽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比賽項目,是希望這項具有300多年曆史、並且獨具錫伯族和滿族特色的活動,被更多的人了解和關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