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7月11日报道,随着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越来越深入,月球和火星上出现人迹,宇宙也变得更多元文化,不但有阿波罗、阿尔忒弥斯、大力神、挑战者,有东方、联盟,又出现了嫦娥、玉兔、鹊桥、天宫、天问、祝融,之前还有东方红和长征。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博士研究生莫莉西尔克研究的领域包括中国太空政策、亚太和中美关系。她提出了中国太空文化这个概念。她认为,这是一个跟中国航天科技和太空探索平行伴生的意识形态空间,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太空元素融入饮食、服装、文学和影视作品。
她表示,对中国国内民众而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航天活动和商业产品声势逐年壮大,国家航天事业是中华文化和文明的延续这个理念逐渐在人们记忆深处扎根。对国际社会而言,中国太空文化主题的文学、影视作品正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国的太空雄心,而融入历史传统元素则有助于强化这样一种叙事:中国的太空计划是其文明的自然延续。
西尔克说,中国的太空计划也是一种国家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