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Showroom裏尋找上海時裝周的創意珍寶

text

陳安琪于Tube Showroom展示其同名品牌Angel Chen 2016秋冬系列

過去的一周,意大利版《Vogue》 資深時裝編輯、新銳設計師項目Vogue Talent 負責人Sara Maino沒怎麽看秀,她主要的日程就是參觀各個Trade Show(展會)和Showroom(展廳),試圖發現更多有趣的中國設計師。的確,新天地太平湖上搭起的白色帳篷中,模特依然穿行如織,然而這並非是此次上海時裝周唯一的焦點。在“城中盛事”的主題下,從新天地到大同坊、從靜安寺到西岸藝術中心,時裝周的概念不再局限在T台之上,而是通過Showroom,爲年輕的設計師們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舞台。

與前兩年相比,中國時裝業內人士比起參加時裝發布會,現在亦是更熱衷討論並參與Showroom跟Trade Show。官方日程上的發布會無論是品牌定位還是審美議題都更趨向于大衆消費時尚,新意欠奉,罕有與當下的國際時尚日程比擬的新銳設計師供媒體及買手挖掘。反倒那些因爲財力疏淺無法舉行發布會,而藏匿于在上海時裝周期間舉辦的各大Showroom,卻以創意令人折服的設計師品牌,給行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oF已經對中國近些年興起的Showroom産業做出了詳盡而緊密的報道。去年年初,我們便預測到了Showroom的中國式爆發。而在本次上海時裝周期間,我們則邀請了DFO International的首席執行官丁乃雲撰文,詳談在經過一年的蓬勃發展和沈澱後,爲何中國的Showroom不能僅限于做展銷會模式,而應該順應市場需求,進行改革。

Showroom蓬勃發展的根源在于市場供需關系的活躍。一方面,中國消費習慣不斷變化、零售業面臨著轉型升級的壓力,SKP、連卡佛(Lane Crawford)、10 Corso Como等百貨及精品店率先引入中國設計師的産品,此舉帶動了傳統零售業也將目光轉向頗具潛力的中國設計師群體,也吸引了一衆海外買手店前來一探究竟;另一方面,這十年來的留學熱潮終見成效,一大批學業有成的創意才俊歸國發展,爲中國這座圍城補充了新鮮創意血液的同時,Showroom也爲他們提供了打開中國本土市場、尋求商業落地的最佳途徑。

Mode Shanghai主會場

據上海時裝周官方統計數據顯示:4月8日至11日期間,Mode Shanghai在巨鹿路主會場和Ontimeshow的分會場吸引了超過10000人次的專業觀衆前來觀展,其中40%是買家類專業觀衆。根據參展商的反饋,在4天的展會期間,幾乎全部展商都獲得了買家現場訂單或比較明確訂貨意向。一些買家告訴BoF,傳統上他們的訂貨季在巴黎時裝周期間就結束了,如今他們會爲亞洲尤其是上海時裝周留下一部分的預算,來發掘一些新興設計師。

“在歐洲,你的視線會被許多大牌占據,亞洲設計師相對分散在各個大小不一的Showroom裏,而在上海時裝周上,年輕的亞洲設計師會更加集中,”Opening Ceremony的買手Carol Song表示。繼成功舉辦“2016中國年”主題之後,她和同事Jesse Hudnutt都是再次來到這裏,期待進一步發掘新鮮力量。除了Opening Ceremony之外,時裝周組委會還進行了海外買手的定向邀請,包括巴黎L’Eclaireur的創始人Armand Hardida、H.Lorenzo的創始人Lorenzo Hadar、意大利買手協會會長Mario dell’Oglio等人都來到這裏一探究竟。

已經舉辦了第三季的Mode Shanghai集結了25家展商,並逐漸有了清晰的定位及細分,有的展商專注于某一品類(如專注珠寶的I Say Showroom和專注手袋的Kate Zhou Showroom);有的展商則以國別爲基准,爲中國市場帶來海外設計師的作品(如日本的Site of Incidence Showroom、韓國的101 Global以及英國的SoMi Showroom);更多如Tudoo、Project Crosscover等展商則專注帶來中西獨立設計師的作品。而Ontimeshow則以更大體量和更加豐富的選擇見長。

Swarovski亞太區集體創作項目也首次攜楊芳(by Fang)、何平(Pinghe)及張旭(Nicole Zhang)等三個中國設計師品牌加入了此次Mode Shanghai。“作爲頂尖的設計師支持項目,參加Mode是希望給到設計師更多渠道方面的建設,並協助他們加強商業零售領域的拓展,”其負責人表示。

設計師Tommy Zhong和Jennifer Nelson

許多剛剛從院校畢業、初出茅廬的年輕設計師也選擇參加Showroom作爲邁向市場的第一步。此次,Mode Shanghai中Water Stone Showroom呈現的設計師鍾嘉琦(Tommy Zhong)就是一例。其同名品牌由他和設計師夥伴Jennifer Nelson共同創作。去年畢業于格拉斯哥藝術學院的他此前曾跟隨華裔設計師李陽(Yang Li)工作。而他們共同創立的品牌則致力于呈現東方內涵和審美與西方創意發生碰撞後産生的化學作用。像在其2016秋冬系列中,設計師在購得的宛如地毯般的提花面料上塗上了銀色的塗料,賦予其全新的質感和畫面。相較而言,其2016秋冬系列有著喜人的完成度,並很好地在設計師個人審美與商業實穿性上取得了平衡。Sara Maino對他的作品青睐有加。

負責Moto Guo傳訊事宜的Shir Ng

馬來西亞華裔設計師Moto Guo是抱著了解大陸市場心態第一次來到Mode Shanghai的。在入圍了今年LVMH Prize半決賽後,他們已經算是在國際上小有名氣。其産品定價合理、設計中充滿了巧思,而鮮豔的色彩和趣味的廓形更讓人能夠很快地留下深刻的印象。 名爲“Pencil Pusher”的2016秋冬系列講述了年輕上班族對于朝九晚五生活的反抗,設計師試圖通過著裝表達對上司和企業架構的不滿。例如口袋中的突出的舌頭,以及領帶上的A-hole。雖然是男裝,穿在女孩身上也別有一番風味。負責其傳訊事宜的Shir Ng向BoF表示,包括Opening Ceremony和棟梁等買手店已向其下了意向訂單。

The World Is Your Oyster的設計師Calvin Chan & Joyce Kun

同樣,于2014年創立于香港的品牌The World Is Your Oyster在本季也是第一次參與到了上海時裝周之中。品牌設計師Calvin Chan和Joyce Kun在Ontimeshow的展會現場告訴BoF,他們想來上海看一看情況,試探一下國內市場的水溫。此前,連卡佛通過“創意集結號”項目將其産品帶到內地之後,讓他們有了一探中國大陸市場的好奇心。該品牌注重于新世代男性衣櫥的打造,細節中藏匿著頗多巧思。其2016秋冬系列的主題來自Sex Pistol名曲“God Save The Queen”中的歌詞“我們是垃圾桶中的鮮花(We are the flowers in the dustbin)”,完美捕捉了當代年輕人戲劇性的內心。

設計師Min Wu和她的2016秋冬系列

將工作室設在倫敦的時裝設計師吳愍(Min Wu)已是上海時裝周的熟悉面孔。于2014年畢業于倫敦時裝學院的她,如今她已經第四次參與上海時裝周,並第三次在Ontimeshow展示的她作品。她設計帶有強烈的個人風格,少女情懷中帶有兩分酷感。她對非傳統服裝面料有著獨特的觸角,並試圖爲少女服飾帶來一絲科技感。像如今已成爲其特色的3D打印耳環就是時尚于科技結合的極佳例證。這一季設計師所推出形似馬卡龍的耳環靈感源自日本傳統民間遊戲劍玉。裝飾在大球兩端的小球其實有線相連,而線條平時隱藏在大球上的縫隙中,拆解後則成另外一個形狀,一式兩用。

Staffonly的設計師周師墨和溫雅

同樣參與到Ontimeshow展會的還有時裝品牌Staffonly。該品牌由去年畢業于倫敦時裝學院男裝設計師專業的周師墨(Shimo Zhou)和畢業于皇家藝術學院配飾設計專業的溫雅(Une Yea)共同創立。設計師表示,將Staffonly設爲品牌的名字,是希望品牌能扮演一個具有“認同感、反權威、好奇心 、探索欲的集合體”。作爲他們推出的第二個系列,設計師們以BBC關于信息與能力的科學紀錄片《Order & Disorder》爲靈感源泉,將用于描述能量轉換和運動時混亂程度的單位熵(Entropy)類比人類的青春期。“對青春期的賞味期限的一種集體緬懷,”設計師告訴BoF:“這也是爲什麽這一季的主題是‘I wish I could keep you longer。’” 除了用色大膽、細節充滿驚喜,Staffonly的剪裁十分適合亞洲人的身形,上身效果一流。此外,他們還負責了本次Ontimeshow員工制服的設計,也算歸回了Staffonly(員工限定)概念的本源。

Shu Shu/Tong 2016系列于Tube Showroom

除了時裝周官方舉辦的Showroom之外,Alter、時堂Showroom、DFO等城中Showroom也在這段時間展開訂貨季,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由Dia Communication舉辦第二季的Tube Showroom。這裏聚集了多位風格鮮明、視角獨特並獲得國內外時裝行業認同的設計師。譬如:曾入圍LVMH Prize年輕設計大賽的李筱(Xiao Li)和陳序之(Xu Zhi),以及曾拿下Fashion Scout Ones To Watch的陳安琪(Angel Chen)等。

專程慕名前來登門拜訪陳序之的各路人馬絡繹不絕。他的作品注重實用性,卻用面料給消費者帶來驚喜。設計師告訴BoF,有超過20%的預約買家選擇了下單。而就在幾天前,《紐約時報》對參與Tube Showroom的年輕品牌SHUSHU/TONG則做出了專門報道。雷留樹和蔣雨彤這兩位當年一起在《周末畫報》實習的朋友,在一同于倫敦時裝學院研讀碩士專業期間創立了該品牌。如今,他們已憑借“成人化兒童”的浪漫風格虜獲了諸多國際一流買手店的心。在倫敦位于Hay Market新開張的Dover Street Market 中,SHUSHU/TONG的設計就挂在Celine隔壁。 Tube Showroom的負責人徐英佳(Zemira Xu)表示,他們是本季綜合表現最優秀的品牌。此外,Angel Chen、Xiao Li和王天墨墨的Museum of Friendship等設計師品牌也都達成了本季設定的銷售目標。

參加Tube Showroom的陳序之及其同名品牌Xu Zhi 2016秋冬系列産品

然而,在中國的Showroom和設計師紛紛崛起的繁華背後,一些問題依然需要得到正視。首先,在此次的時裝周上,還是有不少所謂的“設計師品牌”,或是打著“設計品牌”原創的旗號,而背後則是傳統制衣企業的身影。所推出的款式要麽驚人地過時,要麽與一些國際大牌驚人地相似。其次,另一些真正的原創設計師則沒有定了明確的風格,更沒有摸清自己在市場中的位置,設計走向搖擺不定。不僅産品面料和工藝即便與中國同侪相比都有著一段差距,但價格卻高得匪夷所思。最後,仍有少數設計師連基本功都沒有准備好。既沒有固定的款式清單(Linesheet),也沒有成熟的定價、生産與交付意識,空有滿腔熱血。這無疑爲設計師在與買手、媒體打交道的過程中,設置了相當的障礙,也爲他們未來的發展徒增煩惱。

另外一方面,一些Showroom的組織者和設計師分別缺乏著對參展者及展示作品“編輯策劃”的意識。有些設計師覺得“多多益善”,于是就不加選擇、毫無邏輯地將所有東西一股腦地堆上龍門架。亂花漸欲迷人眼,潛在買家很難對這麽一堆大雜燴産生興趣,而組織者也難以找到角度對需求有所不同的買手做出相應的推薦及介紹。此外,Sara Maino還提出,中國設計師想要走出國門,就必須了解不同市場及地區的差異(譬如尺碼、色彩、款式),而非原封不動地將同樣的東西販售給不同的人。

“從目前運作較爲成功的Showroom來說,國外設計師品牌占有更大的份額。一方面由于國外品牌發展相對成熟,更善于與Showroom合作。另一方面,從一個獨立設計師成長爲創業品牌依然是個艱難過程,少有品牌能夠達到一個安全的規模臨界線從而進入穩步增長期,”時尚觀察者周靖蛟(Shelly Zhou)在上海時裝周官方專欄中這樣說道:“對Showroom而言,品牌的成熟度是他們需要篩選的。一個老生常談的例子是新晉設計師如何保持連貫一致的美學DNA,所以買家都會在合作之前對設計師進行持續幾季的觀察。另一個多次被提及的是定價策略,以市場爲導向的定價策略,或者高端市場與大衆市場都能顧及(Approachability to Tiers)的策略才是明智的。”

“我看到的許多作品還比較稚嫩,像是學生的習作,”Armand Hardida在上海時裝周-海尚國際論壇上如是說道。他的評價頗爲苛刻,卻揭露了一個難以忽視的現實。根據帕累托法則,百分之二十能夠展露頭角的設計師背後,有百分之八十的設計師還在苦苦掙紮,或是“死去”。因此,若設計師們無法迅速學會如何專注産品和概念的研發、兼顧市場需求與反饋,並習得商場中的各項技能,稚嫩的標簽或終將成爲死亡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