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記者王小旎】2014年中國經濟增長數據20日揭盅,去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4%,增速較前一年下跌0.3個百分點,創下1990年以來的最低增速。
香港經濟專家普遍認為,中國去年的經濟數據好於市場平均預期,增長雖放緩但經濟結構正在改善。由於經濟增長的動能仍處於低位,他們普遍預計貨幣政策有進一步的放寬空間,而隨著中國經濟逐步過渡至新常態,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還將進一步放緩。
經濟結構持續改善
雖然中國經濟去年增速放緩,但亮點依然存在。數據顯示,相比2013年,去年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了1.3個百分點至48.2%,高於第二產業5.6個百分點,產業機構更趨優化;而最終消費支出的貢獻率也向上攀升了3個百分點至51.2%。
中銀香港發展規劃部研究員李諾雅表示,中國經濟正逐步減少對投資及製造業的依賴,而服務業也正發展成為經濟擴張的新動力,說明需求結構持續改善,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與“穩增長、調結構的政策目標相吻合。
李諾雅表示,固定資產投資去年同比增長15.7%,已經連續六個月下滑。回望全年,民間投資增速高於國有及國有控股項目的投資增速,且佔全部投資的比重為64.1%,體現出其在社會融資中所扮演的更為重要的角色。
安盛投資管理新興亞洲高級經濟師姚遠也認為, 儘管經濟放緩,中國的經濟結構卻正在改善。他說,去年消費增幅高於投資和凈出口增幅,可見經濟調整已帶來了一些鼓舞人心的成果;而油價下降、可觀的薪酬增長及穩健的家庭住戶資產負債表都將繼續支撐個人消費,預計消費增幅的趨勢將會繼續。
惠譽評級亞太區主權評級主管高翰德表示,目前,中國的經濟增長仍然依靠信貸擴張,這種模式存在一定風險。他表示,中國可能會加快結構改革的步伐,進而實現一種不會導致中國系統性缺陷的增長及創造就業機會的模式。
貨幣政策仍需寬鬆
去年第四季度以來,為防止經濟快速下滑,中國政府推出了多項措施刺激經濟。
匯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表示,2014年,超出預期的貿易順差及強勁的基建投資數據令人驚喜。他認為,目前多項通脹壓力指數仍處於多年來的低位,在全球經濟復蘇因素不穩定及地產業疲弱的背景下,預計中國政府未來數月會推出更多貨幣寬鬆政策及支持經濟增長的改革措施,以鞏固內需。
中金公司在當日發佈的報告中表示,中國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在低位維穩,其中,基建投資仍然是投資增速的重要穩定器,去年全年增速繼續保持在20%以上。總體來看,經濟增長動能仍處低位,實體經濟利率水準仍較高,貨幣政策仍須繼續寬鬆。
房地產領域,數據顯示,去年12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8435億元,較11月有所下跌。扣除價格因素後,2014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9.9%,增速比上一年大幅回落9.3個百分點。
對此,李諾雅認為,此次全國性統計再現房地產投資市場的低迷。面對陷入萎縮的房地產建築和投資活動,預計政府今年會推行更多相關投資項目。
中金報告則表明,商品房銷售面積的增速自2014年4季度以來出現改善,根據投資滯後銷售2至3個季度,預計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繼續下行的空間不大。
預計今年經濟放緩
中國國家統計局報告指出,2014年國民經濟運行在新常態下實現了穩中有進、進中提質,下一階段將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為中心,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姚遠認為,中國經濟過渡至新常態表現出的三個特徵為放緩增長趨勢、改善經濟結構及深化經濟改革。安盛預計,受結構性和週期性因素影響,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將放緩至7.1%。
惠譽的預期更為保守。高翰德表示,中國經濟增長背後的構成及驅動因素仍值得探討,預計今年中國GDP增長率為6.8%,2016年將繼續放緩至6.5%。
李諾雅說,展望未來,中國政府應將金融市場的穩定納入政策制定及實施的考慮範疇,以防資本市場的投機行為對經濟平穩運行產生負面影響。
她表示:“在全球經濟不景氣、內外需求疲弱的背景下,中國經濟在2014年呈現的放緩態勢有可能只是長期經濟減速過程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