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國貨幣政策何去何從?中金首席經濟學家的對立邏輯

亚太日报

text

亞太日報 李哲 作為國內最負盛名、國際化程度最高的投資銀行機構,中金公司對市場走勢的看法歷來備受關注,而伴隨著前任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的離任,一直對經濟持悲觀看法的中金宏觀研究團隊,在新任首席經濟學家梁紅的帶領下,正發生著樂觀派與悲觀派的觀點對立。

“從去年以來,一個是看空,一個是看多,彭文生與梁紅的研究報告發生了嚴重衝突。一位駐香港中資機構的首席經濟學家10月28日這樣感歎到。讓該人士如此感歎的根由,則來自梁紅的最新研究。

“膽子大 梁紅: **2015年將4次降准2****次降息 **

10月27日,中金公司新任首席經濟學家梁紅發佈的《尋找宏觀政策的“新常態》報告稱,目前的定向寬鬆政策缺乏透明度,且帶有指令性配置資源色彩,降低了貨幣政策引領預期的功效,並有違推進市場化改革的長期目標。當前貨幣政策總體仍偏緊。雖然決策層一再呼籲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但無風險利率實際水準依然偏高,在當前主要經濟體貨幣寬鬆背景下尤顯突出。

梁紅預計,2015年貨幣政策將向逆週期操作的功能回歸。隨著通脹放緩,尤其是油價和房價的下跌,貨幣政策放鬆空間加大。預期明年央行將全面降准4次並降息2次,貨幣條件較今年加快放鬆。同時,財政政策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加大,財政赤字小幅擴張。

在每年的歲末之際,各大機構紛紛就新一年的宏觀經濟走勢發佈預測觀點,梁紅此番給出的2015年中國經濟看法,較絕大多數機構要早。最為重要的是,梁紅對2015年貨幣政策的“放水預測,引發了絕大多數經濟學家的不認同。

一位研究機構的首席經濟學家認為,梁不是樂觀,樂觀就不用呼籲大放水了,是“膽子大,不怕再來個洪水濤天。“這一輪的調整,務必要讓房地產市場恢復理性,至於過剩產能,則需要更長時間的市場領悟,最終結合資本輸出拓展國際空間。中國的環境、財政和人口狀況,都不適合大開發大投資大發展了。

美銀美林董事總經理兼全球研究部中國策略分析主管崔巍在10月28日接受《亞太日報》採訪時也明確表示,中國現在的貨幣政策是在需求穩增長與調結構之間的平衡,這個平衡的度如果往穩增長方面過於傾斜,那會對整個中國經濟的後續發展不利,甚至有可能重蹈日本“失去的十年。

崔巍認為,日本當年犯了兩方面的錯誤,一方面是壞賬的問題拖了10年才解決,1992年出現房地產市場的下滑,但真正解決銀行間系統壞賬是拖到了2002年,這個問題越拖越大。另一方面,在整個經濟結構調整中,日本也做的非常不到位,每次經濟下滑,就通過政府投資來維持一定的經濟增長,沒有實現經濟結構的調整。

中國M2遠超美國 **GDP****總量卻差一大截 **

崔巍建議,不能單靠貨幣放水來解決經濟結構調整難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在最近的公開發言中更明確表示,中國央行今年M2的餘額120萬億,換算成美元,差不多20萬億美元。我們天天批評美聯儲,說他Q1、Q2,印得太多,你仔細看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M2最多就是9.7萬億至9.8萬億,沒有超過10萬億,而我們的GDP總量卻又跟它差一大截。

摩根大通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指出,中國第三季度的GDP增速,將會強化不推出大規模刺激措施的趨勢。政府在今年已經重申。增長減速的主要原因是投資放緩,尤其是房地產投資和產能過剩行業投資,而這是經濟再平衡的一個必要途徑。需要強調是,就業市場形勢依舊保持穩定,通貨膨脹得到良好的控制。目前,大規模刺激措施不僅不必要,而且還有可能加劇政府嘗試解決的經濟和金融失衡問題。

在《亞太日報》對多數機構經濟學家的調查瞭解中,絕大多數並不贊成梁紅對明年經濟將“放水的預測。

樂觀派梁紅VS悲觀派彭文生:貨幣政策走向之辩

實際上,無論是此前擔任股市策略方面的研究,還是當下就宏觀經濟的看法,梁紅始終都保持著積極樂觀的看法。2013年底,梁紅發佈了兩篇研報:《2014年中國股市能否開始跑贏其它主要市場?》和《為什麼2014年中國股市存在上行風險?》。

在這兩篇研報中,梁紅提出,2014年包括相對流動性、政策確定性的相對風險溢價、上市公司治理方面都將發生積極變化,利好中國股市。她認為,在上市公司盈利兩位數增長推動下,2014年中國股市的絕對收益有望轉為正值;隨著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增長可持續性重拾信心,中國股市有望迎來估值修復。

相比梁紅的積極樂觀,其前任彭文生則一直保持著對中國經濟的擔憂。彭文生在今年5月份公開表示,中國人民銀行放寬信貸政策的空間十分有限,原因是在過去幾年時間裡,中國各大銀行的貸款總量一直在迅速增長。

彭文生指出,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中國人民銀行的資產負債表規模一直都在下降,而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則已經出現了明顯的擴張。在美國等發達國家中,情況則恰恰相反,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規模已經出現了重大擴張,而美國各大商業銀行所持有的資產規模則一直都在大幅下降。

彭文生認為,不應對貨幣寬鬆政策抱有太大希望,直到看到中國商業銀行的資產擴張速度出現重大的減速時為止。根據銀監會提供的資料顯示,截止今年上半年,銀行業總資產規模超160萬億。以此計算,銀行業資產超過GDP總額2.5倍。

貨幣過剩所引發的影子銀行風險

超過GDP兩倍多的錢,可能引發的風險不言而喻,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在最新發佈的中國影子銀行季度監測報告顯示,去年底中國影子銀行資產規模高達37.7萬億元人民幣,約占GDP的66%。由於信貸規模迅速擴大且存在過度集中問題,市場仍存在重大風險。

報告中,近幾個季度資料顯示,隨著傳統銀行貸款增長加速,與影子銀行相關的信貸增長已開始企穩。不過,當前來自房地產行業敞口風險呈上升趨勢,房地產和基建業在中國影子銀行體系全部信託貸款敞口的占比高達三分之一。

另一方面,中國銀行業今年上半年的壞賬也超過了去年全年,達到1001億元人民幣,較年初提升了近15%。

一個普遍的事實,無論是M2增速多年來持續超過GDP增速,還是銀行間資產規模的不斷攀升,都說明中國的資金狀況過剩。

但現實的問題是,如此寬鬆的貨幣總量並未解決中國經濟的根本難題。貨幣不是萬能的,對於急需調結構的中國經濟來說,需要的是不斷深化改革的魄力和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