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讯】從貧民窟到奢華酒店,從拉賈斯坦邦(Rajasthan)塵土飛揚的塔爾沙漠(Thar Desert),到孟買充滿殖民地氣息的小巷,再到神聖的恒河河畔,我遇到了許多不平凡的印度女性,並將她們納入鏡頭之中。
每個人都夢想著說走就走的旅行,羅馬尼亞攝影師米哈埃拉·諾羅克(Mihaela Noroc)真的做到了。3年前,她從沉悶的工作中辭職。如今,她已經遊歷全球四十多個國家,而最近去往的目的地是印度——在這個充滿著靈性、色彩卻也包含了混亂和歧視的國度,她再次將鏡頭對準了生活於其中的女性。本期深夜IN像,讓我們透過攝影師米哈埃拉·諾羅克的鏡頭,去看看生活裏印度女性的萬千風情,及其背後所蘊藏的嫺靜的美與力量。
孟買是印度最大的城市,這裏生活著來自印度各地的族群。其中甚至有一千多年前移居來此的波斯拜火教徒的後代:帕西人(Parsis)。他們大多以群居形式生活在關係緊密的社區之中,旁邊就是有著先祖庇佑的拜火教神廟。不過,諾羅克遇到一位帕西姑娘告訴她,聚居並不意味著保守或封閉,帕西人同樣與現代生活融合得很好。
“隱藏在大馬路背後的一戶戶人家、一座座庭院悶熱不堪,靜止的空氣彌漫著各種說不出來的味道,窗口顯示的不是一窗橢圓形的燈光,而是滿院子的晾衣繩、衣裳和各式箱子,堆疊得亂成一團。通往北部的道路兩旁,散佈著一棟棟被花園環繞的紅磚建築物。這些工廠令人想起英國的米德塞克斯——唯一不同的是,依附在工廠旁邊的不是一排排半獨立式或聯排住宅,而是一座座貧民窟……”
這是維·蘇·奈保爾筆下1962年的孟買,這位著名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有著複雜的身世:出生於中美洲島國的印度婆羅門家庭,後留學並成名於英國,在首次來到從未謀面的“故鄉”印度旅行之後,便寫成廣受讚譽的“印度三部曲”之首部:《幽黯國度》。書中這些對自己祖國生動又不乏諷刺的記敘,仍然可以從四十多年後的孟買街頭找到痕跡。
諾羅克也來到了孟買,但她的視角與半個世紀前的大文豪有所不同,在世界最大的貧民窟、孟買郊區達拉維(Dharavi),隨意擺放的雜物和垃圾混在一起,迷宮般縱橫交錯的巷道有時狹窄得幾乎僅能容下一人通過。但她感受到的是人們的熱心和希望:光著腳的孩子們嬉笑追跑,沒有錢去買鮮豔服裝的姑娘,也會用彩繪著繁複花紋的手,輕攏頭上戴著的那條微舊的褐色頭巾,這一幕沒有逃過諾羅克的鏡頭,她拍下姑娘面對鏡頭的坦然眼神。
這就是諾羅克鏡頭下的孟買:現實也許千瘡百孔,生命依舊豐茂多姿。無論是在非政府組織開辦的公益課程上練習手語的聾啞女孩,還是即將跨過100歲、仍然塗著瑰粉色口紅的銀髮老太太,又或是身穿傳統紗麗、坐著火車前去大學校園的花季少女,甚至是街邊隨拍的年輕女郎的笑臉,正如諾羅克自己所說的,“美麗真的無處不在,而且這與脂粉、年齡、種族或是社會地位都沒有關係,我們的美麗其實正在於我們的不同之處。”
因此,儘管在一些戲院門口張貼的海報或劇照中,你會看到印度女明星的形象仍然像奈保爾所寫,“展示著比好萊塢女郎還要豐碩的身材,渾身洋溢著無比旺盛的生殖力。”但在現實生活中,女性的世界由於她們自己的努力正在發生轉變,不僅是在孟買,也是在整個印度:自從2012年震驚全國的Jyoti案之後,以女性安全和平等為訴求的運動此起彼伏,囊括了孟買、新德里、加爾各答等多個主要城市,最終迫使印度國會下議院通過了在保護女性方面更為嚴格的刑法修正案。事實證明,女性的美麗也可以凝聚成堅忍而柔韌的力量,如同諾羅克鏡頭下現實中的寶萊塢影星索娜姆·卡普爾(Sonam Kapoor):微微側顏,妝容精緻,但並無笑容,只有略顯凝重的神色,以及直視鏡頭的明亮雙眼。
當然,女權鬥爭並非印度女性的全部,跟隨諾羅克的腳步,我們可以進一步探索這個奇異國度裏,如紗麗般多彩的女性生活:曾是葡萄牙殖民地的果阿,以西歐風情和阿拉伯海海景成為旅遊勝地,無論是基督教婚禮上手捧花束的女孩,還是前來海灘度假的時尚設計師,悠閒輕鬆的氣氛感染著置身其中的每一個人;常有各種奇異盛會的普什卡爾總是人潮熙攘,既能看到俊美英氣的印度女警,也能看到駱駝節時模仿毒蛇跳舞的卡貝利亞(Kalbelia)婦女;在印度最古老的城市瓦裏納西,前往恒河不僅出於信仰,也是從瑣碎的柴米油鹽中解脫的寶貴機會,深綠色的河水浸濕了少女身上鮮豔的紗麗,她的表情純淨而明媚……
在如恒河般汩汩流動的印度生活景幕中,這些被定格的場景也許才是最為動人的瞬間,就如同歷經了漫長旅途最終返回英國的奈保爾,在《幽黯國度》的結尾寫到自己對於印度精神的感受,“就像一個永遠無法完整表達、再也捕捉不到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