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支叫“市东奔V”的球队,也是一群50+大爷的足球梦

澎湃新闻

text

当你迈过知天命的年龄,是否还能对足球保持三十多年前一样的热情?或许你可以守在电视机前看球,但要每周坚持踢球,在很多人看来都已经是“奢望”。2020年元旦当天,上海市市东中学足球场,50余名曾经出自这里的高中毕业生,终于完成这几年的梦想——返回母校踢一场球。

“跑不快了,有些身体也发福了,但那么年,我们对于足球的梦想和激情,一直还在。”一直记录着球队这几年点滴的张黎隽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怀念高三还踢球的日子

元旦这天返校踢球的是市东中学82、83、84这三届毕业生,2015年,他们一起成立了一支足球俱乐部——“市东奔V”,市东就是他们的母校,V既是罗马数字5的意思,也代表着胜利。

当初球队成立的时候,这些人年龄都是四十七八,因此取名奔五,有人提出,“过几年我们都不止50岁了怎么办?”然后大家打趣道,“那就反过来奔,要越活越年轻嘛!”

申花名宿刘军(左)也来到了现场。

元旦返校踢球的大多数人,都参加了2016年学校的百年校区,上次的主题是叙旧,学习,这一次自然全部是足球,同学们特别怀念在学校最早开展足球运动的卢伟森老师,他曾经是前国足主帅戚务生的老师。从辽宁队退役的卢伟森来到市东中学当老师,开始了学校足球的启蒙之路。

“1980年代的时候,市东踢球的氛围真的非常好,我们是排名靠前的区重点高中,大家肯定要以考好的大学为目标的,学习肯定有压力。”

张黎隽和很多初高中连读的同学不同,他是高中才来到市东中学,从高中开始,同学们每天都会踢两场球,一些走读的同学中午回家扒拉两口饭就来到学校踢球,中午操场上会有七八个队一起踢,根本容不下那么多人,50个人在操场上有时候也分不清“敌我”,到了晚上放学后,同学们踢球直到路灯亮了才休息……

俱乐部第一届队委会负责人陈乃庆在学校踢球时肌肉撕裂,他走路一瘸一拐,那时候正好电影《海霞》热映,里面有个反派角色叫阿太,走路也是一瘸一拐,后来同学们给陈乃庆起了一个“阿太”的绰号,这个绰号也陪伴他至今。

“我记得最深的是足球都是集资买,一个五号足球8块多,1980年代初这可是巨款了,三年里面每个班级都至少买了十个球。”张黎隽认为,踢球对于学业来说并非是负担,学霸们踢球往往都很好,他们这批毕业生中,不少都考进了清华和复旦。

这就引出了两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时下,校园足球开展过程中,很多四十多岁的基层教练都提到过,氛围远远比不上当初他们小时候小学那会儿。如果现在到了高三都能坚持每天踢球,那还愁中国足球人口无法扩大?

还有就是踢球和学习之间的误区,市东这些毕业生热爱加上自己的阅历,能够明白踢球不会影响学业,但实际上很多小孩子的家长在阻止孩子踢球的时候,还会拿出影响学习作为理由。这几年足球圈一直在呼吁这两者只会互相促进而不是彼此干扰,但收效究竟如何,恐怕还是一个问号。

业余也要做到面面俱到

元旦返校踢球,开球时间2点半,他们特地邀请了前申花冠军队成员刘军来到现场开球,比赛开始前,他们还特地进行了升国旗、奏国歌的仪式。

早在上午十点半,很多同学都已经来到了球场,他们需要提前给场地“画线”,学校也特地把画线所需要的机器和国旗留在了门卫室。

比赛结束后,所有人都没有马上离开,而是把矿泉水瓶等物品全部带走,完成了打扫球场的全过程。至于比赛过程和结果,大家并没有太多关注,单独组队的82届先进一球情况下被83、84届联队打进3球逆转。

是比赛更是一次重聚。

“开心就好,俱乐部的口号是快乐为伍。大家不要受伤,毕竟都上年纪了。”这几年平时比赛过程中,有五六个球员出现了骨裂等轻伤,因此球队比赛前都互相提醒,“动作尽量小一点,记住:快乐为伍。”

张黎隽是这支球队中唯一不踢球的人,“我也想踢,但我还是决定多做一些幕后工作。”队员们亲切称呼他叫张导,每周球队踢比赛的时候,他都会带着摄像机来到场边,记录着球场上的每个精彩瞬间。

回到家后,他需要花几个小时把视频剪辑完毕,随后上传到网上。很多同学开玩笑说,正是因为有了踢球的每个画面,才会让自己踢球时更加“卖力”。

从成立开始,俱乐部就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成立了队委会。最开始球队只有10个人,只能两周比赛一次,后来通过微信等工具,大家知道有这样一支球队的存在,慢慢都选择加入,现在球队人数已经达到50人左右,最近两三年,球队都是每周前往杨树浦路的一家空中球场进行比赛。

第一届队委会负责人陈乃庆在球员中威望很高,他需要完成联络场地、确定比赛,统计球员出勤率等一系列工作,在50岁这个上有老,下有小,工作还很忙的年龄,完成这些工作所付出的时间成本是非常大的。

陈乃庆开玩笑说俱乐部是业余中的业余,但为了增强队员的参与感,球队会定期评选出发劳动模范奖、十佳进球奖、最佳阵容、助攻王、金手套奖、银手套奖、金靴奖、银靴奖、金球奖、银球奖等各种奖项。

大家参与感都很强,一位平时生活在东京的同学,加入足球队后每两个月都会回来踢一次球,张黎隽回忆,为了能够多些比赛时间,这位同学平时开始健身,几个月不见,肚子上的赘肉少了,胸肌明显大了,“因为踢球,养成了健身习惯,多好的例子。”

一场一个多小时的返校踢球,浓缩的是五年来一支不知名球队足球热情,“希望再过10年,我们还能返校踢球。”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