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曾俊華(右)在東京與美國聯邦儲備局主席伯南克會面。 圖片來源于曾俊華網誌。
圖為曾俊華(右)與歐洲中央銀行行長德拉吉會面。圖片來源于曾俊華網誌。
上星期我到東京參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及世界銀行年會,並與美國聯邦儲備局主席伯南克丶歐洲中央銀行行長德拉吉等會面,話題離不開環球經濟情況。
歐債危機是現時全球經濟風險的主要來源,最早引發危機的是希臘。希臘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中,經濟興盛,增長速度可媲美當時的日本,但自從七十年代末政府不斷增加開支,結果長期出現赤字,三十多年來債台高築,無力償還,造成今天的局面。這提醒我們須要更堅守審慎理財的原則。在為政府作出長期財政承擔時,我們必須非常、非常小心,因為我們現在増加支出容易,還很可能得到一些掌聲;但十年丶二十年後的政府想要收緊有關的開支,卻絶不簡單。如果政府財政長期出現赤字,債務最終須由下一代承擔,這違反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因此,我們不能只顧眼前政治的需要而短視地透支套現,為日後的政府和納稅人留下龐大債務。
加大力度照顧貧困長者是社會的共識。行政長官在上任初期已提出長者生活津貼,是對社會訴求積極和有力的回應。長者生活津貼是扶貧的措施,設立資產入息申報制度是合情合理的。讓公共資源集中照顧有需要人士,是公共理財的重要原則。現時有不少立法會議員希望引入全民退休保障、撤消資產入息申報丶大幅提高資產入息限額。他們其實並非否定政府的建議,而是希望在政府的建議上更進一步,讓更多長者受惠(部分可能沒有需要)。
政府的建議是各方意見的最大公因數,可以令40萬長者即時受惠。議員額外的建議影響深遠,原意藉得肯定,但須要時間討論和尋求共識。為何我們不先落實有共識的建議呢?英國人有這樣的一句話 "Don't let the best be the enemy of the good" 。我認為我們不應因為要追求 "the best" 而延誤 "the good",令40萬長者未能即時受惠,更何況議員所提出的額外要求是否 "the best",還有待商榷和論證。
回到環球經濟方面,先進經濟體持續疲弱,正拖慢全球經濟增長。歐洲經濟已步入衰退不在話下,要徹底解決歐債問題亦會是長路漫漫,處理不好,隨時可以催毁環球金融系統和全球經濟。美國方面,經濟復蘇步伐不穩,就業情況未見明顯改善,總統選舉又增加政策的變數,今年年底更要面對「財政懸崖」的威脅。
歐美經濟令人失望的表現亦拖累各新興經濟體。內地經濟也在出口下滑的影響下,按年增長從第二季的7.6%減慢至第三季的7.4%,是連續七個季度增幅放緩。雖然內地經濟的內部需求依然穩健,但短期內經濟情況仍難免會受外部需求波動所影響。另外,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亦導致近期出現一些雙邊貿易摩擦,為環球經濟前景再添一層陰影。
外圍環境艱難,香港的對外貿易已首當其衝。貨物出口在今年首八個月的表現一直低迷,即使在九月有可能因為去年基數較低而有所反彈,但由於全球經濟失去動力,香港的出口前景仍不容樂觀。況且,在過去一年多一直支撐香港經濟的內部需求亦有放緩跡象。七、八月份的零售銷貨增速明顯減慢。整體經濟疲弱亦開始令企業的招聘意欲降低,失業率在第三季輕微上升,而就業人數亦較第二季減少。我們必須提防香港經濟會進一步轉壞的風險。
最令我憂慮的是現時樓市與香港經濟的表現嚴重脫節。住宅價格在今年首八個月每月平均上升約2%,與本港經濟逐步放緩的情況背道而馳。再者,租金上升亦會增加本地通脹的上行風險。這些發展不論對樓市或是本港經濟都是不健康的。一旦外圍經濟急劇轉壞或資金流向逆轉,樓價向下調整的壓力不容忽視。小投資者及市場參與者應做好準備,量力而為,在作投資決定時務必保持理性,對樓市風險提高警惕。政府亦己作好準備,在需要時會毫不猶疑推出進一步穩定樓市的措施。
即使香港金融體系穩健,有能力應付國際資金大進大出,但本港各監管機構亦已實施不同措施,進一步加强控制市場的系統性風險。金管局亦會控制信貸增長,避免整體經濟出現過度借貸的情況。在經濟環境危機四伏下,政府必會盡力維持香港宏觀經濟和金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