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无煤县更新脱贫思维:两轮驱动“一站式扶贫”补齐短板

中国新闻网

text

山西天镇大规模易地移民搬迁。 李新锁 摄

中新网大同5月22日电 (记者 李新锁)受益于易地移民搬迁、配套扶贫产业“一站式扶贫”,山西天镇人温贵花一家跳出“一孔窑洞、几亩薄田”的束缚,开启从“乡村闲人”到产业工人的改变。如今,天镇这个地下无煤、地上缺少产业的边塞小城正在驱动“城镇化”和“乡村旅游”两轮、补齐短板,摆脱贫困面貌。

山西深度贫困县,农业人口占比达80%以上,地处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这是旧时边塞小城天镇的画像。山大沟深、土地贫瘠,“一孔窑洞祖孙相传”,这是当地贫困民众的现实生活。

一站式扶贫引导“农民进城”

南高崖乡是当地最偏远乡镇,土地大多挂在沟梁上,资源、产业全无。长期以来,在“广种薄收、靠天吃饭”式农业支配下,贫穷和民众如影随形。“过去,家里就靠种土豆、小杂粮为生,农闲时外出打工。辛苦一年勉强糊口。”在南高崖乡赵家夭村几孔窑洞中度过半生的温贵花说,住在偏远乡村不仅缺吃少穿,儿子结婚娶妻也受影响。

2019年,借助易地移民搬迁,温贵花离开“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旧村,搬进县城东郊的“万家乐”移民新区。

22日,在天镇县城东郊“万家乐”移民新区,蓝天白云下,数十栋六层建筑依次排开。小区内,健身器材、生活广场、学校超市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中午时分,温贵花打开燃气灶、熟练地制作特色面食——莜面鱼鱼。客厅墙上,小儿子的婚纱照引人注目。乔迁之后,温贵花“已经习惯进门换拖鞋、洗漱进卫生间”。

“去年,小儿子在新房里结了婚。旧村土地退耕还林或流转后,每年都有稳定收入,再加上光伏扶贫电站分配收益,日子就有底了。”温贵花说,家具家电都是重新置办的,旧物件一件也没拿。等小孙子上了幼儿园,我也能外出打工挣钱。

今年春节,温贵花全家第一次过上了“不用劈柴烧炕”的暖冬。

和温贵花的经历类似,几年前,家住阳和塔村的宋瑞英还是一名家庭主妇,“忙时种地、闲时操持家务”是她生活的全部。2019年,伴随着整村易地搬迁,宋瑞英从“乡村闲人”变成一名陶瓷工人。

“工厂就设在小区旁边,步行不过十分钟。每月有固定收入的同时,还能兼顾家庭。”宋瑞英说,搬迁进城后,我们一批人接受技能培训,“洗锅刷碗的手也能做出工艺品”。

上述贫困家庭的变化得益于当地实施的“县城集中安置”“一站式扶贫”模式。

“天镇筹措5.2亿元人民币,在县城东郊建设移民新区,整体搬迁‘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村庄28个,涉及近万名贫困人口。”天镇县政协副主席安玉坤说,在易地搬迁的同时,当地配套建设扶贫产业园、扶贫技能培训基地等,完善“一站式扶贫”模式,确保贫困人口“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山西天镇发展长城旅游景观带。 武俊杰 摄

先天不足靠营商环境和生态补

22日,在天镇县扶贫产业园腾飞服饰车间,刚刚完成身份转变的女工正在缝纫机上紧张操作。“南方民企普遍面临‘用工荒’,且运行成本偏高,而这里劳动力资源丰富,且紧邻移民新区。资源互补让双方一拍即合。”江苏企业家王嘉田说,当地政府免费提供标准化厂房,还出台扶持政策,园区服务也很及时。通过多次考察,我们最终决定落户天镇。

王嘉田说,贫困人口占到员工队伍的近半数。经过一年时间的磨合,企业和员工彼此信任,员工队伍日渐稳定。随着市场逐步扩大,我们有意愿追加投资。

和王嘉田的选择类似,3年前,从事陶瓷工艺品开发的赵宝庆到此设厂。“园区毗邻移民新区,人力资源丰富,员工稳定性强。”赵宝庆说,之所以在此建厂,就是看中营商环境稳定、综合成本较低。

天镇县边塞经济开发管委会主任范爱军介绍,扶贫产业园招商引资产业围绕贫困人口展开,覆盖各年龄段。待16家企业全部开工后,可为中年群体提供5000个岗位,“确保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

以往,地下无煤、工业孱弱曾是天镇的发展短板,但在健康养生、消费升级背景下,没有煤炭、无污染的生态环境正焕发出产业价值。

在天镇县李二口村,雄浑粗犷的明代长城在村后山岭间蜿蜒,空中白云时卷时舒。漫步古村,昔日断壁残垣的衰败乡村正被改造成寻古探幽、体验边塞的长城风景区。

“随着乡村空心化,像李二口这样的长城沿线村落人口减少。”天镇县文旅局副局长渠进国表示,当地依托长城资源沿线发展旅游经济,吸纳、安置贫困人口从事旅游业,给乡村持续注入活力。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李二口长城每天迎来数千游客。

天镇县县委书记王建江表示,近年来,因为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一批生猪、奶牛养殖领军企业陆续落地,带动贫困人口脱贫。面对地下无煤、地上缺少工业的先天不足,我们实施两轮驱动,其一是新型城镇化,把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28个村庄集中搬迁到万家乐移民小区,配套扶贫产业园;其二是打造李二口长城古村落景观带,做成做大文旅特色产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