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0年我国金融业23%的岗位将受AI颠覆性影响

亚太日报

text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近日联合发布最新报告《取代还是解放:人工智能对金融业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该报告提出,人工智能技术将从自动、智能、创造三方面改变商业世界,即推动自动化水平达到新高度、支持智能分析与决策、催生新商业模式与新产业,并在金融业就业市场相应产生岗位削减、效率提升、创造就业三大影响。

人工智能新浪潮:机遇与挑战并存

经测算,至2027年,中国金融业约20%的工作岗位将受到人工智能带来的颠覆性影响,其影响方式为岗位的削减或转变为新型工种。而剩下80%的工作岗位不会被颠覆,但在人工智能的协助下其效率将提升约40%。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在金融行业的应用也将催生大量全新的岗位,同时对未来人才的创造力、情感沟通能力、解决复杂问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报告撰写过程中,作者访谈了多位金融服务业以及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参考并优化了业界认可的分析框架及方法论,建立了BCG 2027人工智能对金融业就业市场影响模型。

报告基于对金融服务业三大行业:银行、保险和资本市场的价值链分析,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三大行业各职能及岗位活动的潜在影响,进而详细测算对整体就业市场带来的影响。

报告作者之一、BCG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大中华区金融与保险行业负责人何大勇表示: “人工智能在对全世界范围内所有行业产生变革性影响的同时,也对劳动力市场产生着重要影响。这其中的关键是理解任务、岗位与工作的不同,很多任务,特别是重复性的任务将逐步被人工智能所替代;因此部分岗位会消失,但更多岗位得到的是效率的提升,同时新的岗位也在产生。”

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应用已广泛渗透到金融行业中,且日渐成熟,并推动银行、保险、资本市场三大金融行业的深刻变革。为了确定不同的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场景,作者与多位行业专家携手合作,基于银行、保险、资本市场的价值链研究,分析人工智能如何在金融领域推动实现自动化、智能分析与决策、发掘新模式与新业态,并分析其对不同岗位主要活动带来的影响。

人工智能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较之保险与资本市场更为成熟。近年来国内外多家银行纷纷试水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应用已贯穿于庞大的银行业业务体系中,覆盖公司业务与零售业务从产品开发、市场营销与销售、风险管控与审核,到客户管理与服务的完整流程。

在银行业务价值链的四大核心环节中,人工智能带来了客户画像建立与潜客预测以及语音和图像识别身份两大创新模式;在产品与解决方案设计、客户需求管理、智能投顾、反欺诈、资产组合风险预警等方面为银行提供了智能分析与决策;在信用评分、资料审核、报告生成、客服等环节,人工智能更是将自动化水平推向了新高度。

人工智能在保险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也有丰富的潜在应用。国内外领先保险集团已开展人工智能布局,以覆盖保险业业务体系中产险、寿险各条线的前中后台流程。

人工智能不仅可为前端营销、承保、核保、理赔等核心流程提供多样化支持,也渗透到了后端资产管理等环节中。

在保险业务价值链的六大核心环节中,人工智能带来了智能识别客户满意度这一创新模式;在保险产品设计、交叉销售和追加销售、客户流失预测、预审批建议、反欺诈检测、索赔预测、资产组合管理、再保险建议等方面提供了智能分析与决策;

在用户行为评估以及财物状态检测、承保自动化、客户请求流转、远程理赔查勘等环节实现了自动化水平的新高度。

人工智能在资本市场同样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国内外领先证券公司已开始探索人工智能在从证券发行、投资决策支持、销售与交易到数据分析与报告等各个环节的潜在应用。

在资本市场业务价值链的五大核心环节中,人工智能带来了多渠道界面信息沟通这一创新模式;在资产组合个性化定制建议、股票交易决策支持、研究分析、风险建模、智能投资顾问等方面协助开展智能分析与决策;并在智能文档解读、自动报告生成、跨资产类别清算、移动报告等环节推进了自动化水平达到新高度。

金融行业的合规、IT、人力和财务等后台支持职能中存在较多高重复性的工作,而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正是对高重复性工作的替代,因此人工智能在后台支持流程中存在大量应用机会,且这些应用对于银行、保险、资本市场等金融行业而言具有通用性。通过对大量案例进行研究总结,我们发现人工智能可被广泛应用于各后台职能中涉及合规风险检测、数据分析和文档处理等方面的各个环节。

重塑金融业劳动力市场:颠覆、提升、创造

报告指出,人工智能对金融业就业市场的三类主要影响方式,分别为削减岗位、提升效率及创造就业。当某一岗位内创造核心价值的工作模块为人工智能可取代人工的工作模块时,该岗位可基本被削减,原有员工可转为监督管理职责或其它岗位。

当某一岗位内创造核心价值的工作模块为人工智能不可取代人工的工作模块时,该岗位仍将存在,人工智能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减少工作时间、提升效率。在替代部分工作岗位的同时,人工智能也将为金融行业创造技术型、运营型和业务型三类就业岗位。

基于BCG 2027人工智能对金融业就业市场影响模型测算,中国金融业约23%的工作岗位将受到人工智能带来的颠覆性影响,其影响方式为岗位的削减或转变为新型工种,其中银行、保险及资本市场的工作岗位削减比例分别为22%、25%及16%。而剩下77%的工作岗位未受到颠覆,且在人工智能的协助下,工作时间将减少 约27%,相当于效率提升 38%。

具体而言,资本市场效率提升高达56%,银行次之约42%,保险可提升约29%。除此以外,人工智能在金融行业的应用也将催生大量新的就业需求,同时对未来人才的创造力、情感沟通能力、解决复杂问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被削减的岗位中,交易类、风险审核类、客户服务类以及后台财务类等岗位受颠覆程度最高。从提升效率的角度看,在产品开发、营销销售、投资决策及资产管理等环节,人工智能可替代部分人工或较人工提高准确性,因此带来效率提升。从新岗位创造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在削减低技能工作岗位的同时会创造更多的新型岗位。

以上分析基于人工智能在未来十年内稳健发展的假设,但也应该考虑到,未来十年内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应用普及可能会受到技术、监管、人才等因素的限制。若人工智能所依赖的硬件设备计算能力或数据存储容量的增速无法跟上人工智能本身发展的速度,则可能会导致其发展受限。

从监管角度而言,由于人工智能可能导致部分潜在安全、隐私、金融风险,各项人工智能应用在金融业开始落地推广时,可能会遭遇较为严格的监管。另外,若在未来十年内我国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及吸引未能跟上发展需求,也可能成为人工智能应用普及的一大障碍。

展望人工智能时代就业之变:需求结构变化,能力要求多元

报告最后指出,人工智能时代势必产生就业需求和人才结构的深远变化。这样的变化已经在发达国家、领先企业有了较为明显的体现,如美国已出现对主要涉及手工和日常认知活动工作需求的长期下降,以及对直接与计算机技术打交道的技术人才需求的持续增长。

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对人才提出硬性技术能力和软性素质能力两方面的更高要求。未来的人才应具备技术和商业交叉学科背景及复合技能,同时需要跨界与各方沟通和合作,从而对人才情感沟通能力、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快速学习能力、创造力等软性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报告总结认为,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尚处于发展期,企业对人才素质需求的变化主要体现为对基础类技术能力的需求。根据行业研究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中就业需求量增长最大的为掌握数据领域相关技术和人工智能相关具体技术的人才。尽管需求众多,但目前市场上具备丰富人工智能相关经验的人才十分紧缺。中国企业在培育、吸引、挽留人工智能人才方面仍任重道远。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