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范棣博士,自由撰稿人、獨立經濟學家、亞聯資本董事長、銀票網董事長。師從北京大學厲以寧教授和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克洛夫教授。北京大學、中山大學客座教授。先后擔任過招商局集團常務董事、財務總監、招商銀行總行副行長高級顧問、香港友聯銀行(現香港工商東亞銀行)總行副行長、美國波士頓咨詢公司高級咨詢顧問、美國1990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銀行體制改革處副處長、《金融研究》月刊主編、招商迪辰董事長等。
TPP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挑戰,它有可能逆轉中國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向前的大局面,所以如果輕易把這個經濟問題簡單的政治化,后果可能會比想象的嚴重。當人們把輿論和思維集中到這樣的一個結論——“TPP是美國設的一個局,中國多發展幾個自貿區就可輕易化解”的時候,是否我們真的就可以躺下了繼續安心賺錢了呢?
TPP簡史
TPP全稱是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即“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它的前身叫“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雖然TPP現在是由美國發起的,但是從歷史看,這并不是美國發明的。
最早在2002年就提出了類TPP概念的是新西蘭、新加坡、文萊、智利,并且在 2005年5月,四國簽署了“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定”。隨后到了2008年2月,美國宣布加入“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并且成功游說澳大利亞和秘魯兩國一同加入;2010年,馬來西亞和越南宣布加入,緊接著日本、加拿大和墨西哥也一同加入到了協定中。
泛太平洋12個國家,地球40%的經濟體量,并且美國把名字從“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定”變成了“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談判歷時5年,TPP成立。
新華社6日電,由美國主導,日本、澳大利亞、新加坡和加拿大等12個國家參與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協定”(TPP)談判5日達成一致。本輪TPP談判于9月30日在美國亞特蘭大開始,原定于10月1日結束。但由于各方未能在農產品市場準入、汽車業原產地規則和制藥業知識產權保護三大關鍵領域達成共識,談判被迫延期。最終,在談判進入第六天時,美國貿易代表邁克爾·弗羅曼正式宣布談判各方就跨太平洋伙伴協定達成一致。
華盛頓郵報報道,這是歷史性的一筆!
TPP是2.0版WTO?
TPP和WTO有啥不同?
WTO的核心原則主要三條:第一,非歧視原則,由無條件最惠國待遇和國民待遇組成。“最惠國待遇”是指在貨物貿易的關稅、費用等方面,成員給予其他任一成員的優惠和好處,都須立即無條件地給予所有成員;而“國民待遇”是指在征收國內稅費和實施國內法規時,成員對進口產品和本國(或地區)產品要一視同仁,不得歧視。第二,市場開放、權利與義務平衡,也稱透明度原則,WTO倡導成員在權利與義務平衡的基礎上,依其自身的經濟狀況及競爭力,通過談判不斷降低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逐步開放市場,實行貿易自由化;第三,公平貿易原則。WTO禁止成員采用傾銷或補貼等不公平貿易手段擾亂正常貿易的行為,并允許采取反傾銷和反補貼的貿易補救措施,保證國際貿易在公平的基礎上進行。
美國加入TPP后,主導了規則的制定,在TPP一系列規則中,最主要和核心的精神是:貿易和服務自由和貨幣自由兌換。這個與WTO有很大不同,WTO的規則有很大的伸縮性,執行的時候可以有很大的彈性。但是TPP的規則非常嚴格,底線非常清楚,可以說是WTO的2.0版。
就拿自由貿易來說,具體說的自由貿易是甚意思?主要就三個要點:一是零關稅、二是貨物和服務全部自由流動、三是所有經濟監管制度必須統一標準。其中貿易和服務自由意味著不能設立市場各種準入門檻,如電信、銀行、能源、新聞等行業要允許自由進入。
另外,稅制公平,就是要禁止政府對行業和國企進行行政補貼;國企要私有化,就是要禁止國企參加市場競爭;保護勞工權益,就是禁止低人權成本競爭,像富士康那樣依靠廉價勞動力的工廠要禁止;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原創、反對山寨;還有就是提倡信息自由,就是所謂的新聞自由、互聯網信息自由,等等。
所以,這個TPP不是一個簡單的貿易協定。
TPP針對中國而來?
TPP并沒有拒絕中國加入,但不得不認真考慮其游戲規則:
TPP協議要求:成員國的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要享受相同的待遇,并限期逐步實行國有企業私營化;成員國實行自由貿易、貨幣自由兌換、開放農產品市場、開放金融、建立誠信體系、降低GDP能耗、建立環境保護體系等等;成員國的政治體制必須尊重自由、民主、法制、人權等普世價值觀。
上述的條件,對于目前的中國來說是很苛刻的。
貨幣自由兌換:中國的人民幣國際化才剛起步,如果現在放開人民幣自由兌換,必然會導致經濟大幅動蕩,資本大量的外流。
國企私有化:這一條規則對于中國的影響最大。當前國有企業規模與效益越來越大,壟斷、利益板塊化,觸動這一環節就是動搖了國庫的根基
TTIP是馬奇諾防線?
除了TPP(TPP),美國還設立了一個“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議” (TTIP)。
TTIP在2013年正式啟動。2013年2月13日,歐洲理事會主席范龍佩、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和美國總統奧巴馬發表聯合聲明,正式宣布將啟動“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議”(TTIP)談判。2013年美國與歐洲GDP之和約占世界總額的一半,貿易額占全球三分之一,雙邊日均貿易額達20億歐元,雙邊直接投資額達2.7萬億歐元,歐洲從TTIP獲得收益的潛力是巨大的。同年3月12日,歐盟委員會就該協議草案授權達成一致,協議草案將提交各成員國議會,并計劃與當年6月開始談判。整個談判預期18個月,期望于2015年初進入實質的協定細節階段。
TPP和TTIP看起來很相似,但它們的目的和性質還是有點不一樣。TPP是美國回歸亞太后,為了遏制中國而主動出擊的進攻性聯盟,像諾曼底一樣;而TTIP則是美國與歐洲為應對新興國家的挑戰、對抗金磚五國和自身經濟發展而發起的一種防御性同盟,好比二戰時的馬奇諾防線。
如果把TPP和TTIP兩個協定經濟體加一塊,全球GDP總量至少70%都包括進來了。所以,有人把這稱為“經濟北約”。
中國會不會主動加入TPP?
單就加入“TPP”圈子的經濟意義本身來看,肯定是利大于弊。但中國為什么沒有加入?根據新京報記者透露,TPP從2010年開始正式啟動談判,中國當時的研判是,TPP是針對中國訂立的規則,因此中國選擇不進入。
南開大學APEC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晨陽表示,美國制定的規則對美國最有利。相對來說,現階段很多對中國不利,一定階段我們無法滿足貿易規則。中國對自由貿易持開放態度,將來更多地參與貿易毋庸置疑,但是現階段TPP規則不適合中國,暫不加入也正常。
即便中國主觀愿望上想加入,短期來講也比較難。美國方面宣稱,中國如果作為后來者加入,必須要一對一和TPP所有成員進行雙邊談判,并取得對方的認可。想象一下,若是和美國、日本進行雙邊談判,要經過它們的國會批準,估計要等上幾年。
此外,美國若是要和中國談TPP,肯定會要求先簽署中美的BIT雙邊協議,還要看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措施和TPP倡導的貿易投資規則是否一致,等等,這些都將極大拖慢談判進程。
WTO之后,為何中國還需要在TPP謀求機會?
在2001年,當時WTO談判非常艱苦,美中堅持不下。《南方都市報》后來在對龍永圖的采訪報道中這樣寫道:
在談判的最后環節,中美問題最后只剩7個問題無法達成共識。在中美雙方準備“后事”時,朱總理“板著臉孔”對大家說:“今天一定要簽協議,不能讓美國人跑了,我跟他們談。”結果,朱總理在談判桌上讓大家捏了一把汗。當美國人拋出前三個問題時,總理都只有一個回答:“我同意”。“我著急了,這不是要全盤放棄嘛!我不斷給朱總理遞條子,寫著‘國務院沒有授權’,沒想到朱總理一拍桌子說:‘龍永圖,你不要再遞條子了。’我當時真沒面子。”想不到,當美方拋出第四個問題時,朱總理說:“后面四個問題你們讓步吧,如果你們讓步我們就簽字”。龍永圖仿佛回到了當年的現場,舒了口氣說:“大家總算放心了。我后來想想,國務院不就在這嗎?”后來,美方五分鐘后同意了中方意見。
中國答應什么事?主要是開放農業、汽車、金融和醫療等服務行業。你可以查一下中國簽訂的WTO條款,白紙黑字寫的很清楚,大部分行業是要開放的,有些行業也不是馬上開放,美國給了中國6年以上的保護期,逐步開放。但到最后,有多少是真正放開的?別說外資,連民企也很難進入。咱的聰明才智是:先簽下來,先答應下來,在執行WTO某些條款時,再以言辭技巧、各種行政技巧把國內市場保護起來,形成單邊的貿易優勢。
于是WTO是成功加入了,但遺留了很多歷史問題。當初中國加入WTO時,不少國家就擔心中國能不能認真履行WTO成員國的約定,在中國上了WTO多年后,很多成員國發現中國只是想借助WTO增加進出口,而并不希望認真遵守世貿組織的規則,各種違反世貿組織規則的行為屢見不鮮,并且警告無用。
關于中國是否遵循了WTO規則,有很多爭論,但中國不太遵守WTO的規則或者不太嚴格遵守WTO的規則,這也許是不爭的事實,很可能是一種國際共識。于是TPP的誕生還是各國間的經濟利益問題所致。
TPP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多大?
最惡劣的影響是,TPP和TTIP如果達成,WTO就剩下中國等幾個國家了。TPP和TTIP要求,關稅為0,這基本宣告了WTO體系的瓦解,因為這樣一來貿易成本大大降低,WTO體系內的國家,加上關稅成本,貿易就缺乏競爭力。
這實際上就是變相取代了當前的WTO貿易體系。TPP和TTIP幾乎將全球百分之70%以上的貿易納入囊中,這樣的話,中國基本被排除在世界主要貿易體系外,中國對外貿易必然會大大減少,再加上制造成本、商務成本、關稅成本等,中國出口的商品價格已不可能和TPP體系內的商品競爭了。換一句話說,美國等進口大國,可能不會從中國進口商品,中國的貿易順差也可能會大打折扣。中國貿易順差大打折扣,中國的外匯占款就大幅度減少,外匯儲備也將大大減少,甚至可能經常性出現逆差。由此,中國可能從世界第一的貿易大國,大幅度倒退為貿易中等國,從世界第一貿易順差國,大幅度倒退為貿易逆差國,從世界第一外匯儲備國,大幅度倒退為外匯儲備小國。
如此一來,中國融入世界貿易體系所做的這么多年的努力將付之東流,中國的貿易地位將受到嚴重制約,如果再不進行深度的經濟和政治改革,不是不可能被動地重新走回閉關鎖國的老路。更為嚴重的是,在出口受到制約的情況下,建立在外向型基礎上的制造業也將面臨受到空間打擊和洗牌,由此將引發連年的失業大潮。在這種情況下,動蕩很難避免,革命也不是不可能。
原產地規則是困住中國的一條索繩
“TPP”圈子里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徹底原產地規則。意思就是TPP成員國要享受零關稅,所有商品的原料必須在TPP的圈子里買,否則沒有任何優惠。這是強制性的條款,沒有時間緩沖,沒有彈性空間。
比如說,日本現在從大陸進口大量汽車零部件,以后不行,只能在TPP圈子里采購,不然沒有稅收優惠,這就迫使日本把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向越南等國家轉移;再比如,越南現在從中國進口大量棉花做衣料服裝,以后就不行,要享受TPP圈子里的稅收優惠,就必須從其它TPP國家采購,比如美國、加拿大等。在這樣嚴格的原產地規則下,你的選擇貌似只有兩條:要不在TPP里,要不在TPP外。
如果嚴格限制原產地的規則,中國優勢將蕩然無存。第一,中國三十幾年來建立的出口工業主要是加工類型,真正像華為這樣的科技企業很少,如果原料是中國的,你就進不去TPP的貿易圈,如果是到這個加工的,你也進不去TPP的貿易圈;第二,過去中國出口優勢建立在勞力低成本和政府出口補貼這兩項上,未來TPP圈子零關稅,加上越南這樣的低勞動力成本國家,我們的產品就沒有優勢了。
這兩天有不少專家認為,應對TPP的策略早已成熟,那就是搞雙邊和多邊的國際自由貿易區,你美國搞大圈子,我搞小圈子,這個完全可以化解TPP給中國外貿帶來的困境。截止到今年6月,中國已簽署的雙邊自貿協定已經達到14個,涉及22個國家和地區。分別是中國與東盟、新西蘭、新加坡、巴基斯坦、智利、秘魯、哥斯達黎加、冰島、瑞士、韓國和澳大利亞的自貿協定,內地與香港、澳門的更緊密經貿關系安排(CEPA),以及大陸與臺灣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
目前看起來,這也許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真正效果如何,還需要進一步分析論證。
假定越南與中國簽訂雙邊自貿協定,在中越自貿區和TPP這個圈子之間,越南怎么選擇?因為有了嚴格的原產地規則,越南銷往TPP成員國的產品不能使用中國的原料,這肯定減少了越南向中國進口原料的需求。同時,這把越南對中國的貿易品嚴格限制在越南本國市場需求上,不說市場量的大小,這種需求肯定是那些絕對低成本的產品,這個在中國勞力成本大大高于越南的情況下,又有多大的成本優勢?不容樂觀。而且隨其它東南亞和勞動力成本低廉的國家申請加入TPP,對中國出口產品形成新的競爭沖擊,會進一步擠壓中國的出口市場,市場容量會顯著減少。
其實,未來最大的問題不是對外貿易的通道變窄了,而是外貿的綜合成本變高了。首先,雙邊和多邊貿易的談判和交易成本變高了;其次,國內的生產成本加大了。總體上看,中國的出口競爭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TPP給人民幣國際化加了一道鎖鏈
人民幣成為一攬子國際貨幣的一種,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關鍵一步,當中國還在為爭取成為一攬子國際貨幣特別提款權(SDR)的成員國而努力時,TPP就像一條無形的大鎖鏈,憑空套落想要國際化的人民幣。從國際金融角度看,TPP的問題不僅是貿易問題,更是貨幣問題。為什么?
TPP和TTIP這兩個美國主導的大貿易圈子主要用什么貨幣結算?人民幣嗎?當然是美元。美國人暗度陳倉,TPP和TTIP這兩個圈子表面上看起來是貿易圈,實際上是貨幣圈,是金融圈。通過這兩個圈子的貿易和資本流動,增加了國際上對美元的隱形和硬性的需求,鞏固和加強了美元在世界經濟市場的霸主地位。
國際上至少70%的市場流通美元,剩下30%的地方也大部分流通美元,你人民幣怎么走出去?邊貿可以消化一部分人民幣,但是很有限。
對中國來說,人民幣國際化是漫長的一條道路,急不得,也未必要擔心,不國際化也沒什么大不了。但TPP給中國在金融方面帶來最主要的問題是匯率穩定方面的挑戰。當美元在國際市場上需求增加,而人民幣國際化受阻,相對而言,人民幣比值可能面臨高估,匯率調整的壓力很大。人民幣未來很難不面對貶值的壓力。
TPP一箭雙雕,不但打壓中國的國際貿易空間,而且也鎖定人民幣國際化的空間。
“一帶一路”彎道超車“TPP”?
到現在你明白了吧,為什么習大大要猛推“一帶一路”的戰略,為什么克強總理要提人民幣國際化,這些策略都是應對TPP的。要想突破TPP的包圍,一帶一路就像是一把利劍,而人民幣國際化就像是潮水,潮水漫過河堤,你怎么攔?
一帶一路和人民幣國際化其實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人民幣如果不能國際化,怎么落實一帶一路?一帶一路要真正走出去、落實到位,人民幣如果不能國際化,一帶一路怎么可能走遠?
TPP終于來襲了,我們面對的挑戰未可知。掰手指頭數數,應對的策略也許有這么幾條。
第一, 就是很多專家談到的,發展國際多邊自貿區經濟。雖然TPP在某種程度會對中國參與經濟全球化帶來不利,但在TPP的12個成員國中,新加坡、越南、文萊、馬來西亞已在中國東盟自貿區框架下與中國有自貿關系,澳大利亞、新西蘭、秘魯、智利也與中國有雙邊自貿協定,如果中日韓自貿區談判的順利,“TPP”游戲圈也就剩下美加墨三國。比如,越南成功加入TPP,中國企業可以去越南設立工廠,然后將產品從越南出口,這樣就可以彎道突破TPP的封鎖。話雖然這樣說,但上述加入了“TPP”的國家都是腳踩兩只船,看哪邊獲得的好處多。如果在與中國貿易交道中,還是掉到坑里,它們也沒有那么傻了,我們參加的那些雙邊貿易協定也會形同虛設,關鍵還是要大家都遵守游戲規則;
第二,中國進不了TPP,俄羅斯也進不了TPP,這樣使得中俄兩國在經濟合作上進一步靠攏,這就至少保證了中國的能源供應,對俄國來說,中國向其提供了優質的制造工業和消費市場,互惠互利;
第三,臺灣和香港是很好的棋子。這是楊恒均的觀點。臺灣和香港應該有資格申請加入TPP,如果它們成功,中國大陸可以曲線救國,彎道出擊,這至少是一種值得思考的選擇;
第四,真正的辦法和希望還是毛主席說的“自力更生”。但是,今天的自力更生不是閉關鎖國,不是勒緊褲腰帶,而是靠挖掘內部的潛力。小平說,發展是硬道理。但是,今天的發展不是再拼GDP,不是再搞鋼筋水泥磚頭大產業,不是再加大政府投資,集中力量辦大事。今天的發展是靠改革。沒有全面的改革,我們幾乎走到了路的盡頭,河里沒有石頭了,連沙子也摸不到了。怎么辦?不改革,死路一條。所有解決問題的辦法最主要的還是看中國自己的努力,是不是真正推進改革,是不是繼續努力保持對外開放,對內深化改革,是不是繼續打破壟斷,繼續鼓勵創業創新。如果是這樣,情況并不會像大家預估的這么壞。如果中國多一些像華為這樣的真正有競爭力的企業,讓這些企業去參與世界貿易競爭,中國就完全不用擔心。如果中國改革不順利,還是沿用政府投資帶動經濟增長的模式,內生需求就無法得到激發,國內消費市場就很難崛起成為經濟的主動力。
中國的改革從來都是被逼出來的,從來都是在走投無路的時候發生的,從這個角度看問題,也許“TPP”不是一件壞事,它也許可以從客觀上推動中國的政經改革真正深入體內,不再徘徊在表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