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區域互利合作 實現亞太經濟一體化—&

APD NEWS

text

圖為1991年11月13日,時任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部長錢其琛(左一),時任中國經貿部部長李嵐清(右一)率中國代表團出席在韓國舉行的第三屆APEC部長級會議。 新華社記者李生南攝。

1991年,亞太經合組織成為中國當時加入的唯一一個區域組織。自此,中國在雙邊、多邊、區域等不同層面的多個領域與其他經濟體開展互利合作,促進自身發展的同時,也為本地區乃至世界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在複雜國際環境情況下加入APEC,打開了與外界溝通對話的渠道,對中國隨後的發展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

亞太地區是中國對外經濟貿易的重要依託,中國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受益於區域經濟。據新華社報導,中國對外貿易的約70%、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的70%以上來自亞太經合組織成員。而中國在亞太經合組織內也發揮著極具建設性的作用,通過參加亞太經合組織的一系列活動,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圖為2001年10月21日,時任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左)在APEC第9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舉行地——上海科技館迎接美國總統布什。新華社記者鞠鵬攝。

根據香港貿發局9月發佈的最新一期《貿易季刊》,2000年至2012年間,中國貿易總額增長了715%,成為世界最大的產品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中國在世界貿易所占的比重,從1980年的1%躍升到2011年的10%。

香港貿易發展局研究總監關家明接受亞太日報訪問時表示,區域貿易協定有助消除協議國之間的貿易壁壘,而中國受惠於開放的多邊貿易關係。

圖為2004年11月20日,APEC第12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東道主智利總統拉戈斯在會議前迎候時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左)。新華社記者馬占成攝。

在APEC貿易框架下,中國為其他成員提供市場,對帶動經濟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南開大學APEC研究所副主任劉晨陽也在訪問中表示,中國在過去很多年都被定義為發展中經濟體,而隨著中國的經濟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在如今的一體化合作進程之中,中國更充當了發達經濟體與發展中經濟體之間的橋樑和過渡角色,使雙方更好地達成利益訴求。

作為區域貿易的積極參與者,中國在推動東盟10+1和10+3的建立與發展上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始終堅持積極實踐,以開放、不排他的態度與其他區域貿易安排合作進行融合。劉晨陽認為,諸如建立上海自貿區,顯示中國在對外開放水平上的不斷提升,對東亞地區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的提高來說具有積極意義。

圖為2013年9月5日,G20峰會開始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抵達聖彼德堡康斯坦丁宮,受到俄羅斯總統普京迎接。新華社記者鞠鵬攝。

今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首次出席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而明年,中國將作為東道主舉辦APEC峰會。劉晨陽認為,利用好這一契機,可以幫助中國實現深化區域間合作、互利共贏、促進區域繁榮的目標。

劉晨陽說,不論從外部環境或是自身定位出發,APEC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內,仍將繼續充當中國參與全球化、區域化合作的重要平台。一方面,隨著中國在區域中地位和影響力的大幅提升,APEC其他成員對中國的期望值越來越高;另一方面,中國的自身定位也希望能將實施對外戰略與亞太一體化進程相結合,以發揮中國在亞太區的引領地位。

面對越趨複雜的各項區域貿易協定規例,關家明指出,中國未來仍需加大力度調整經濟結構,提升自身在區域貿易間的競爭力、承受力和包容性,以此來平衡排他性貿易集團可能對中國出口構成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