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相册 | 回首那时路

亚太日报

text

离家,回家,又出发……曾几何时,路已经成为过年的一部分。

改革开放,让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的农民离开故土,踏上追梦的旅途。而率先开放的沿海地区,接纳了这股庞大的务工流。

这是四川达州火车站,他叫苏良荣。31年前,22岁的他放下锄头,踏上自己的第一个春运,迈向外面的世界。

苏良荣乘坐的,不是特快、普快,更不是高铁、动车,而是“棚车”。这种临时用货车车厢改造的棚车,一列可以装四五千人。

苏良荣是达州最早南下打工的农民之一。就在他成为春运大军一员的第八年,中国春运人次突破10亿。

那会儿有句俗语:东西南北中,发材到广东。像苏良荣一洋,大多数南下打工者的第一站是广州。

有人说,珠三角有多少打工仔,春运时到广州火车站数数编织袋就知道了。

节前回家,节后返工,每段旅程都像打仗。春运有几大难:买票难,撤夜排队也常空手而归;上车难,鞋被挤掉、人被挤哭不要紧,只要能爬上去;上厕所难,人多坑少,瓶子、袋子都成了紧急时刻的如厕工具。

普通春运尚且如此,遇到极端天气,更是雪上加霜。1998年春运,寒潮降临,广州的民航、轮船、公路运输全部中断,回家心切的人们勇向了火车站。

而火车也因天气恶劣大面积晚点。一边是空荡荡的月台,一边是滞留车站的数十万人。

再难,再挤,再辛苦,再窘迫,都要上路。忍耐,来源于内心的希望,而无数人的希望彙聚在一起,就形成了推动时代发展的巨大力量。

他们去哪里?他们与谁分别?你去哪里?你的梦想在哪里?

他叫薛军,是中国获得驾照最多的火车司机。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到动车组,他驾著火车,从每小时60公里开到350公里。

浩浩荡荡的春运大军中,游客队伍也正在壮大。北方人南下过冬,南方人北上看雪……

日子好了,行李少了,旅程轻鬆了,春运路更“体面”了。如果远方没那麽远了,那希望和梦想是不是也更近了?

本视频内容由新华网亚太有限公司制作并授权《亚太日报》发布

(来源:亚太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