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方鼓勵“子隨母姓”引發爭議

新华社

text

今年32歲的安徽農民王燕松和丈夫都是各自家中的獨生子女。她在懷孕期間,得知縣裏鼓勵“子隨母姓的新政策,和丈夫商量後,決定讓孩子跟隨母姓。在兒子出生後,取名王槿軒,王燕松也按規定獲得了1000元的相應獎勵。

在2011年,王燕松所在的安徽省長豐縣,成為“聯合國人口基金第七週期性別平等項目中國三個試點縣之一。該項目旨在倡導全社會關注女孩的生存環境和健康發展,轉變思想觀念,提倡男女平等,遏制社會性別失衡。

長豐縣正在進行試點,倡導新生兒可以隨父姓、隨母姓,或隨父母雙姓。其中對隨母姓的給予一定物質獎勵。

“我們希望慢慢地淡化父姓意識,淡化傳宗接代意識,推進性別平等。長豐縣人口計生委副主任龔存兵告訴記者,對於新生兒家庭主動申請新生子女隨母姓,鄉鎮給予每戶1000元獎勵。

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是近年來中國致力解決的難題。國家統計局1月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末,中國男性人口69728萬人,女性人口66344萬人,總人口性別比為105.10:100(以女性為100),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7.60:100。

上世紀50年代,聯合國認定出生人口性別比(每出生100名女嬰時對應出生的男嬰數)的正常值域在102-107。此值域一直被國際社會公認為通常理論值,其他值域被視為異常。

中國去年出生人口性別比的平均值已超過117,位居世界首位。國家人口發展“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到“十二五末,中國出生人口性別比要下降至115以下。

安徽省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高俊文認為,男女比例失衡意味著未來相應有這麼多的男孩不能正常娶妻,由此帶來的社會隱患不容忽視,“遏制出生人口性別比升高問題刻不容緩。

“我們這裡的男女比例失衡太嚴重了。龔存兵說,“幾年前,長豐縣新生兒男女比例一度達到128:100,這是一個很可怕的數字。

孫子跟兒媳婦姓,王燕松的婆婆經歷了激烈的思想鬥爭,一度警告王燕松,“如果孩子姓王,那就請孩子的外婆帶。

“她能最終鬆口,非常了不起,這是很多年輕人都沒法同意的。龔存兵認為,在中國,影響性別價值取向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傳統的傳宗接代、延續香火意識,其重要表現形式是姓氏的傳承,長豐縣的做法是在逐步淡化姓氏傳承意識、降低男孩偏好。

長豐縣的做法引發中國民眾關注。一些網民認為政策會對男女性別失衡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但也有不少網民質疑這一政策的合理性,有網民留言說:“隨父姓,隨母姓,都可以,婚姻法早有規定,何須多此一舉。獎勵本身就是一種歧視。

搜狐網8月1日發起“你怎麼看子隨母姓的調查,截至發稿前,約14000名網民參與投票,六成認為“子隨母姓很難挑戰“隨父姓的傳統,約28%的人認為“都是自家娃,隨誰姓都可以,約12%的人支持“子隨母姓的革新。

面對爭議,龔存兵表示,這是現階段的一種引導措施和激勵機制,當地政府對於隨父姓還是隨母姓沒有任何干涉,也不是否定傳統文化,終極目的還是從思想上根本改變性別不平等的認識。

“外界沒有全面認識我們的工作。龔存兵說,除了“姓氏革命,長豐縣為推動社會性別平等,有關部門還推進公廁變革、民風民俗變革。具體來說,政府部門通過制定政策,在公廁建設、改造時,男女廁所蹲位數原則上按照1:1.5以上比例設計;在引導村民修改村規民約時,梳理出帶有歧視女性的條款。

龔存兵說,7月30日,聯合國人口基金項目評估專家陳瀾燕就長豐第七週期性別平等項目進行了調研座談,對長豐縣的成果給予肯定。

分析人士認為,出生人口性別比綜合治理工作面臨複雜嚴峻的形勢,任重而道遠,僅憑類似“子隨母姓政策影響有限,政府和社會各界應在打擊“兩非、完善社會養老體系、提高婦女地位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一名基層計生官員認為,民間非醫學需要鑒定胎兒性別和非醫學需要選擇性別終止妊娠的“兩非現象,是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衡的主要因素。

國家衛計委指導司司長楊文莊近日表示,產生出口人口性別比偏高的問題,和經濟社會發展及“養兒防老傳統文化影響有關係。今後將通過提高婦女的地位,對計劃生育家庭進行利益保障,妥善解決養老問題解決性別比例失調問題。同時對抽血進行胎兒性別鑒定進行督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