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红概念在二级市场上大火,与之息息相关的电商平台再度热了起来,网红经济等互联网经济的迅猛发展,无疑给实体零售带来一定冲击。
在这背后,诸如百货商场、连锁商超以及购物中心等传统零售业态将如何转型升级,日渐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近日,财联社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走访大型实体零售企业茂业商业(600828.SZ),在股东大会现场直击公司高层就电商冲击的思考与探索,以及公司的发展战略和方向。
购物中心百货化
据茂业商业董事长高宏彪观察,从2013年开始,整个实体零售业就受到了冲击,行业不得不走上新兴改革之路,2013-2016年,行业开始往“体验式”方向转型,不仅仅是购物,加入了娱乐、休闲、教育等场景式设施,也有实体零售企业开始很生硬地把互联网嫁接进来。
公司董秘叶静则认为,实体零售业除了电商以外,还有更大的冲击:“从业内专业人士分析来看,最大的冲击不在于电商,还是在于前几年4万亿投放后,购物中心的房地产第二次快速发展,比如原来只有茂业一家,突然周边多了四家购物中心,那这个冲击是很明显的,许多实体倒台和这个冲击的积累沉淀是有关系的。”
面对电商、地产房租飙升以及同行竞争加剧的多重夹击,茂业商业不得不向“百货化”转型聚焦。据悉,目前公司已从此前的“百货公司的购物中心化”开始转向“购物中心的百货化”。
“因为购物中心又出现一个问题,大家在这里吃饭多了,买东西少了,品牌数量减少了;原来6万方百货中心有300个品牌,现在相同大小的购物中心大概只有150个品牌,选择性少了,相应成效转化率就会低许多,这就是顺应市场,所有公司都在自我否定、改革重生。”高宏彪说道。
一位上市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司目前有三大业态,即百货、购物中心以及连锁商超,目前公司90%以上都聚焦于百货商场。公开资料显示,茂业商业2019年上半年百货零售营收供给53.34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85.75%。
“电商挺烧钱”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包括永辉、天虹在内的多家实体零售纷纷加码互联网经济,发展新零售电商社区,面对行业竞争对手往新兴方向的转型,有部分市场人士认为茂业商业近年来没有太大变革。
公司是否计划在电商板块加码布局?相关工作人员则回应道:“电商太烧钱”。据公开数据,电商近年来获客成本急速飙升,阿里巴巴获客与留存成本从2013年的18元飙涨至2018年的52元,京东、唯品会相应时间段的涨幅则分别为85.29%、12.50%,拼多多获客成本更是从2017年的5元上涨至2018年的32元。
叶静认为:“2017年开始,电商获客成本和线下成本已经差不多了,2018年的时候获客成本已经远远高于实体店,因为电商补贴减少。电商和实体零售打了这么多年,并没有说实体零售就已经死掉了,反而在这个过程中,科技等到位之后,能够压缩成本。”
事实上,茂业商业也在布局电商板块,包括优依购等电商平台及App,不过去年7月份时,公司计划向关联方商业城出售收购不到一年的优依购,之后却又无疾而终。
对此,相关工作人员回应道:“资产蛮好的,想卖掉是因为我们发现电商挺烧钱的,后来没卖成,因为对方发股给我们,构成他们自身重大资产重组,在交易所审核环节有很多疑问(导致终止了)。”
将持续并购扩张实体零售
谈及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叶静表示:“还是延续此前的战略思路,即‘外延式发展内伸式增长’。”外延式发展,主要从自建商场、收购两方面进行。
收购方面则主要从股东手中收购,或是第三方推荐项目。“现在我们还是盯着控股股股东手上的标的,看未来有没有可能买进来,一个就是秦皇岛,秦皇岛这边的净利润一年是在1.2-1.3亿元左右,太原这边也有一个,大概在两亿元左右,这部分资产我们是觉得比较好的。”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在上述提及的欲收购标的资产中,秦皇岛早已被提上收购日程,并曾两次启动收购计划,但两次均被监管层“问停”。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近年来因持续高溢价“买买买”饱受诟病。2015年以来,茂业商业陆续收购人东百货、光华百货、优依购、内蒙古维多利集团等部分股权,增值率多在200%以上,其中维多利溢价率更是高达17229.24%;之后人东百货等更是出现预测净利润不达标情况。
除了收购之外,公司表示将通过“做调改”实现内伸式增长:“我们的门店随时在调,不管是增加相应的配套设施,还是品牌升级调整,这个是保证我们10几个亿的净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