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2日電
題:冰火之間,淘汰賽進球緣何遇冷
新華社記者李博聞
在神奇的南美大陸,自揭幕戰以四球拉開序幕後,進球便一發不可收拾。在結束的全部48場小組賽中,總進球數達到136個,場均2.83個,創造了自墨西哥世界盃後,44年來最高世界盃場均進球數。
1970年的墨西哥世界盃上,場均進球數為2.97個,此後便一路看跌。縱覽近5屆世界盃,1994年美國世界盃場均進球2.71個,1998年法國世界盃賽下降到2.67個,2002年韓日世界盃賽場均入球再降至2.52個,2006年德國世界盃場均入球繼續跌到2.3個,直至4年前的南非世界盃,場均進球跌入谷底,只有2.27個。
巴西足球名宿、“白貝利”濟科認為,這次之所以進球數飆升,是很多教練都採取了先進球後防守的策略。阿根廷、法國、哥倫比亞、智利、哥斯達黎加都是攻勢足球的代表,改打532的荷蘭則用範佩西和羅本的超強衝擊攻城拔寨,再用五後衛的銅墻鐵壁鞏固勝利果實。就連意大利也是開場拉開攻勢,下半場比分領先時再擺下鐵桶陣。
然而進入淘汰賽,巴西世界盃賽場的進球狂潮卻突遇寒流。已結束的8場淘汰賽,不算點球大戰,一共打進18球,場均只有2.25個。八分之一決賽哥斯達黎加與希臘、德國與阿爾及利亞、阿根廷與瑞士的比賽雙方90分鐘均交了白卷,8場比賽中有6場在上半場打成了0:0。哥斯達黎加戰勝希臘的比賽,全場僅有6次射門,雙方加起來倒拿了5張黃牌和1張紅牌,可謂醜陋無比。而巴西和智利也未上演如期的對攻大戲,東道主全場僅射正球門13次,攻擊數據很是難看。
“足球皇帝”貝肯鮑爾在淘汰賽開始前就做出了精確預判。他認為,本屆世界盃小組賽是十多年來世界盃最精彩的一次,各隊都大打攻勢足球,進球異彩紛呈。而小組賽這種攻勢風格將很難延續,對於技戰術的角力比拼將成為主旋律。
進入淘汰賽,不論你是大熱還是“黑馬”,每場都是一戰定生死的輪盤賭,各隊必然踢得小心謹慎,在穩健中求勝利。正所謂“進攻贏得比賽,防守贏得冠軍”,只要能染指大力神盃,哪還管足球踢得美麗不美麗,實用主義在這一刻重新佔領高地。
除了戰略戰術,客觀條件也不可忽略。進入16強的隊伍都是3場小組賽劫後餘生的倖存者。按照每場每個球員1萬米的平均跑動距離,3萬米的馬拉松即便你是鋼鐵俠,如何最大限度地調整體能也是每個球員都必須面對的問題。再加上南美溼熱的天氣,不要說你是“飛翔的荷蘭人”,即便是長期生存此地的“潘帕斯雄鷹”,自由翱翔也變得愈發睏難。
有數據統計,巴西最南端的阿雷格裏港由於是亞熱帶季風氣候,被稱作本屆比賽“踢球最舒服的球場”之一,場均進球達到4.75個,而在北部的納塔爾常年氣溫偏高,場均破門僅有1.25個,差距之大讓人一驚。加之能進入的淘汰賽的都不是孬種,都是攻守平衡,經受住小組賽考驗的隊伍,因此高手過招,莽然突進實為兵家大忌,見招拆招,相互週旋也在情理之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