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形繁華——沖繩小城的基地之痛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特約記者楊汀發自東京 :4月19日,日本在靠近台灣、釣魚島的與那國島開工建設新基地,試圖加強對中國大陸的監視,引發國際輿論廣泛關注。這是日本自衛隊 40 多年來首次在沖繩打造新基地。與此同時,當前美軍協防釣魚島的言論日盛,美國總統奧巴馬更是在公開場合首次表明了這一立場,引發國 際社會更深層次的擔憂。

在軍事觀察人士的眼中,與那國島日軍新基地與美軍沖繩基地,實質上已經形成指向中國大陸的軍事犄角。這是十分危險的軍事動向,沖繩本土居民對 此具有強烈的危機感。然而另一方面,一些基地的衛星城又在經濟、就業、政府財政補貼上對基地存在依賴,因此心態複雜。近日,亞太日報記者實地探訪了駐日美軍嘉手納空軍基地的所在地之一的Koza。

Koza位於沖繩縣本島中部,因美軍駐留而誕生,在地圖上被標為沖繩市,但沖繩縣民一般都稱之為koza,這並不是沖繩方言,而是美軍起的名字。它毗鄰遠東最大的空軍基地——嘉手納基地,且被基地相關設施占去36%的面積,它一方面因基地而興起和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經濟和文化;另一方面也飽受美軍私闖民宅、強暴婦女、蔑視和侵害當地人權利之苦。對於美軍駐留和基地搬遷,koza的矛盾可以說是沖繩在美軍問題上

鐵絲網內的嘉手納基地。亞太日報特約記者楊汀攝。進退兩難的縮影。

**

沖繩最好的地盤美軍占**

從位於沖繩南部沿海的該縣首府那霸驅車向東北行駛,沿途公路兩邊有一半以上是綿延的1人多高的鐵絲網,網那一邊就是跨沖繩縣5個市町村(自南向北依次為絲滿市,那霸市,中頭郡北穀町,沖繩市,中頭郡嘉手納町),占地面積19.95平方公里的嘉手納空軍基地。同行的沖繩市觀光協會諮詢科的正木小姐告訴記者,從那霸去宜野灣和koza本來很近,但因為基地,需要繞行很久,很不方便。

車行約1小時,標有koza,嘉手納的路牌開始閃現,記者展開手中的沖繩市地圖,忍不住震驚,它幾乎是被鮮明地分成顏色不同的兩半,靠海的西邊是綠色,建築稀疏,東邊的一半是灰色,建築密集。“沖繩縣最好的地方都給了基地,沖繩市尤其明顯,正木小姐說。

從kozarin遠眺嘉手納彈藥庫。亞太日報特約記者楊汀攝。

記者一行的第一站是曾為Koza地標性建築的5層商業設施korinza。它建於1997年,因為經濟蕭條等原因,幾乎已成為一座廢樓,除厚生勞動省主辦的職業介紹網站“hello work的當地事務所在一層擺了些簡單的桌椅作為就職支援諮詢場所外,其他樓層空無一物。儘管如此,korinza卻是造訪koza者的必到之地。因為這裡是距離嘉手納基地最近的一座高樓,站在樓頂可以眺望基地。據說沖繩縣知事“視察嘉手納基地時也只能站在這裡眺望。

與korinza之間夾著縣高速公路和沖繩自動車道的廣大區域就是嘉手納基地。1945年4月1日,美軍在這一帶登陸,很快佔領了今天的koza、北谷、讀穀等地,奪下了日軍建造的沖繩北機場和中機場,並俘獲大批日軍和當地人對機場進行擴建,作為向九州進攻的據點。這就是美軍與沖繩關係的起點。

從kozarin遠眺遠東第一美軍基地嘉手納空軍基地和嘉手納彈藥庫。亞太日報特約記者楊汀攝。

記者用長鏡頭推到最遠,可以看到鐵絲網內近處的美軍居住區,以及遠處隱約可見的管制塔、倉庫和飛機跑道。正木小姐介紹說,向北更遠方向的森林地帶就是嘉手納彈藥庫,但因為建在地下,所以基本看不到。據說在日美軍整編計畫出臺以後,岩國基地增加了戰機部署,超過嘉手納成為遠東最大的美軍基地,但如果加上嘉手納彈藥庫,在規模上仍是嘉手納更勝一籌。 “當然這也沒什麼可自豪的。遠東也就日本和韓國有美軍。 “巨大的機場,巨大的彈藥庫,還有各種相關設施造就了幾乎具備全功能的基地,所以美國不會輕易放手。正木小姐說。

依賴基的畸形繁華

站在樓頂的另一邊,也即面向太平洋的方向,可以俯瞰koza城貌。koza原本只是一個叫越來村的小村莊,美軍登陸後在該村設宣撫總部、野戰醫院、倉庫,稱為koza倉庫(camp koza),後又增設難民營。1972年沖繩返還日本後,koza與美裡町合併為沖繩市,成為僅次於那霸的沖繩縣第二大城市,但沖繩的各種公共設施標識,以及在人們口中,koza這個稱呼仍比沖繩市要用得多得多。

koza酒吧改造的資料館中關於沖繩反對美軍駐留運動的新聞資料。亞太日報特約記者楊汀攝。

比起嘉手納方向的綠蔭叢叢和稀疏建築,koza方向基本是密集的灰色鋼筋混凝土建築,與本州多木結構,磚瓦結構房屋不同,據說這也是受美軍的影響。

俯瞰koza,最惹眼的就是korinza樓下筆直延伸很遠的 “中央大道旁邊彙集的幾條商業街。它們興起於沖繩真正開始基地建設的上世紀50年代,曾經因美軍而聚集了全島的商人,繁榮熱鬧。

koza酒吧改造的資料館中關於美軍F15戰機墜毀沖繩的新聞資料。亞太日報特約記者楊汀攝。

歷史上Koza的經濟一直嚴重偏向於服務業,而其中唱主角的就是酒吧、夜總會等構成的娛樂街。據說美占時期,美軍在koza揮金如土,尤其在上戰場前會把隨身帶的手錶等值錢的東西賣掉去一醉方休。“越戰期間,一個美軍一晚上揮霍的錢就可以蓋一座民居。正木小姐告訴記者。照屋黑人街,八重島特飲街,吉原等娛樂街曾經在霓虹燈、自動唱片點唱機的音樂中,見證了美軍與當地人互相依存,又充滿矛盾的交道史。

記者走進一家如今已成為資料館的酒吧,這裡維持著美占時期的格局,吧臺上擺滿酒瓶,懸掛著青色和紅色兩張寫有大寫“A的紙板。 這是做美軍生意的“許可證。為促進軍官和軍隊文官的健康和福利,當時的沖繩託管政府——(琉球列島)美國民政府對從事飲食業和風俗娛樂業的店鋪發給“A許可,“A是從Approve的首字而來,有“A許可標誌的店鋪可以做美軍生意,酒吧、夜總會、俱樂部為青色A,餐館是紅色A,食材店是黑色A,1953年開始簽發,當時以koza為中心有3000家之多,擁有A許可的店和沒有的生意有天壤之別。生意好的時候,這些A許可店的收入占到koza總收入的約80%。而另一方面,由於性病,衛生等方面的原因以及違反政治條例等,後來美軍取消了A許可,令這些業者非常困頓。同時,A許可店等依附於基地的從業者與沖繩返還運動和基地搬遷運動的工會、政治團體、 koza酒吧改造的資料館中的“A許可證

市民團體利益對立,常常發生衝突。 展示。亞太日報特約記者楊汀攝。

除對koza的繁榮史的介紹,資料館裡還詳細回顧了美軍統治沖繩25年間,軍人軍屬不斷製造事件,侵害沖繩人權益和蔑視當地人的一些史實,以及當地人的反抗,如著名的koza暴動。1970年12月20日淩晨,由於美軍接連闖下案件卻因治外法權逍遙法外,koza主要街道的居民發起了一場焚燒美軍憲兵車輛(MP car)的暴動。群眾包圍和打砸肇事車輛,並放火焚燒附近停駐的憲兵車輛。後者鳴槍示警,但反而更加激怒了參與暴動的群眾,進而開始焚燒一般外國人車輛,還有部分人從嘉手納基地第二入口沖進基地,對美軍學校,消防車,一般車輛等放火。“雖然這次運動在當天7點多就被琉球員警和美軍武裝鎮壓,但對審判權的移交,沖繩居民自治權的擴大,以及返回運動起到了積極作用,資料說明中這樣對koza暴動蓋棺定論。

**

美軍禁宵令令商家生意慘澹**

除娛樂街外,koza的商店,餐館等也多是做美軍生意。記者看到,中央大道兩邊的商店、餐館基本都是掛英語招牌。正午十分,大部分店鋪仍大門緊閉。正木小姐告訴記者,之所以如此蕭條,一方面是因為郊外建起了幾座大購物中心,空間寬敞,比起被美軍基地擠在窄街裡的商店街來,停車等都方便。另一方面主要是因為多次發生美軍強姦當地女性及擾民事件後,政府和美軍協議頒佈的夜間禁令以及禁止在基地外租房等一些規定,軍人軍屬都不再能像以前那樣自由出來消費,商店街的客戶越來越少。“夜間禁令頒佈以後確實安心一些,以前這裡的人家都會告訴女兒夜間千萬待在家裡,因為如果遇上美軍行暴,哪怕是向街坊鄰里求助,他們也不會開門,管不了。但那以後確實生意清淡了,小賣店、咖啡店、餐館、酒吧,都是如此。因為沒有生意可做,很多商家都選擇搬離,工作機會減少,當地居民中也有漸漸遷出的趨勢。

冷清的koza商店街,這裡曾經聚集過全沖繩的商人商販。亞太日報特約記者楊汀攝。

為了扭轉這種局面,説明基地之城擺脫美軍依賴和重拾活力,沖繩市政府在市中心的“胡屋十字路口附近砸下70億日元修建了一座叫做“music town的三層綜合商業設施(2007年竣工),包括文化活動廣場、商店、餐館鋪面以及位於頂層的小劇場和錄音棚。不過這一工程的效果並不理想,記者看到大部分鋪面都處於空置狀態,入駐的店鋪也門可羅雀,沖繩市觀光協會的辦事處以及明治安田壽險等大公司的事務所大概也是政府以以優惠價請來“幫襯的。位於頂層的“music town 音樂市場據說是沖繩縣內設備最先進的錄音棚之一,可舉行容納300人左右的演唱會,負責人熱情地向記者一行介紹設備及租用費用等,似乎希望借助媒體做做宣傳。

“music town旁邊的商店街是在日本常見的塑膠頂棚的室內步行街結構。大部分店鋪也都空置,食雜店前除了肉菜等食材,還有一些土豆片、曲奇等零食,都是全英文包裝。“因為一直是賣給美軍比較多。

一家掛滿五顏六色的各國軍服臂章的店鋪十分顯眼。三幅用相框框起來的獎狀懸掛店頭,昭示著店家的身份——“海曹長比嘉康浩退官紀念 1977.8.24-2012.5.7,“祝(賀)1等陸尉柴田武榮轉第15飛行隊,“西部方面隊直升機第3飛行隊3等陸佐福村勝在隊紀念。這是三名自衛隊員退役後合開的店鋪。記者端詳牆上一些有年頭的臂章,這時突然走進一名身材壯碩,穿淺綠迷彩服,四十多歲模樣的男人,低聲和店主用英語交談了幾句,然後接過小紙袋離開。“這是高層的人呢。訂做了臂章。店主告訴記者。時值工作日白天,一般士兵是不允許外出的。

退役自衛隊軍官開的臂章商店。亞太日報特約記者楊汀攝。

商店街的另一條支路上唯一一家開門的是出售美軍舊物的小店,招牌上書:“We buy and sell your goods,從迷彩服、軍靴等穿戴用品,帆布包等雜貨到高爾夫球具,手錶等奢侈品。作為裝飾,牆上還掛著星條旗。看上去40多歲的店主略帶自豪,交談之下才得知,他母親是臺灣人,他也會說一點中文。 “生意不怎麼好,以前有更多這樣的店,大部分都不幹了。他還熱情的塞給記者印有店鋪位址和電話的名片,“再來玩啊。這一句中文說得十分地道。

koza商店街上出售美軍舊衣服和雜貨的商店。亞太日報特約記者楊汀攝。

服務美軍職位受年輕人追捧

美軍登陸沖繩近70年,託管統治25年,至今僅占日本國土面積0.6%的沖繩縣仍集中了74%的駐日美軍基地。在採訪的最後,記者聽同行的當地自由撰稿人,沖繩市觀光協會志願者森口先生講了一個他採訪過的經歷二戰及美占時代的老人的事故。這位老人出身久米島,家中父輩本是當地自警團成員,卻被“不把琉球人當自己人的日本軍隊殺害,美軍佔領沖繩後與弟妹一起流亡到了koza。

在戰後極度窮困的時代,她們曾經撿拾美軍嚼過吐掉的口香糖吃,和人們一起搶空美軍投到嘉手納周邊的肥皂,用汽油炸天婦羅做菜。成長到十幾歲,為了養活弟妹,她開始到當時鼎盛的娛樂街的酒吧賺錢,而到了弟妹懂事,知道酒吧是怎樣的地方時,她又為了弟妹的臉面離開酒吧,幹上危險的捕蛇行當。這位老人如今領取當地政府的補助金生活,鬧蛇害時政府還會請她出山“退蛇。據說戰後koza,沖繩有很多有類似經歷的女性,她們怨恨基地,又不得不依存於基地。

koza商店街的食雜店,主要美軍生意,買的零食都是全英文包裝。亞太日報特約記者楊汀攝。

這位曾在加沙,伊拉克等戰地做攝影記者的自由撰稿人和當地觀光協會的志願者向記者展示了一本他拍攝的koza影集,裡面有荒廢的街市,有至今仍晚間營業的老酒吧,還有很多張鐵絲網,貓咪在鐵絲網前嬉戲,路邊的野花與鐵絲網內的草地相望,穿校服,掛著純真笑容的女中學生站在寫著“嘉手納的公交站牌不遠處,背靠著鐵絲網擺弄手機……

在大批沖繩民眾反對普天間基地縣內搬遷的時候,也有像koza這樣的基地衛星城滿懷矛盾,進退兩難。基地遷走他們會擁有更多的空間,然而帶走的還有經濟活力,就業機會以及政府的補貼。正木小姐告訴記者,今天koza年輕人的就職意向排序仍是公務員第一,為基地服務的軍雇傭員第二,沖繩電力公司第三。

基地之痛,之矛盾,對於基地之城而言,更複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