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关中与四川盆地之间重重山峦阻隔,连通两地的道路于群山峻岭中蜿蜒崎岖,让唐代诗人李白喟叹不已。1200多年之后,当我们沿着曾经的道路行驶,重新念出这首诗时,万般艰险已成过往,连绵山峰、古柏枯松、瀑布激流、古迹险关等种种风光奇景却仍能感同身受。
翠云廊:三百里程十万树
广义的蜀道,是关中与四川盆地之间道路的总称。经秦汉历朝上千年的开拓,穿越秦岭的道路有4条,穿越巴山的道路又4条,共形成8条古代穿越川陕的交通要道。其中,金牛道是巴山四道中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据《蜀王本纪》记载,秦欲攻蜀,秦王以向蜀王赠送金牛和美人的名义,骗得蜀王开路。随着入蜀之路的凿通,蜀国便迎来了亡国的命运。
狭义的蜀道,就是指四川境内这段南起成都、越大小剑山、北至广元的驿路。李白诗中所写的“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说的也是金牛道。如今,国道G108的许多路段与金牛道重合,开通的西成高铁四川段,也几乎是沿同一走向穿山越岭。
“不与秦塞通人烟”的历史逝去,沿途的古韵风采却保留下来,使今人行路时不由生出怀古之幽情。
G108上的翠云廊 纪韩 图
我们从绵阳出发,沿G108往北60余公里,逐渐进入一片翠绿山林。路旁一座红色大殿,飞檐翘角,这便是文昌帝君的发祥地——七曲山大庙,又称帝乡。庙内古建森严,庙外古柏森森,道路中央一座牌坊,车辆穿过去,便算是行驶在翠云廊了。
从七曲山一直到剑门关,道路两旁遍植古柏。即便已经入秋,依然是满眼青翠。树冠在高处交错,形成一条连绵不绝的拱廊。蜀道植柏树以保护路基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先秦时期。后人继续不断种植和维护,使得这条翠绿长廊延续至今。国道旁,还有一处专门的翠云廊景区,圈起了一片有年头的古柏树林做保护,内保存有一段青石板铺砌的古蜀道原道。
景区外的翠云廊于山中曲折而行,将我们的自驾之旅变成了一场色彩的飨宴。起初,有大庙的红墙映衬着绿树,煞是好看。随后,村落多了起来。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各家各户都收了玉米,密密麻麻地挂在外墙、檐下,铺在天台、门前,车窗外便掠过一小片一小片的金黄。越往北行,便逐渐日暮,天色渐沉,远处一片浅淡的绯紫,近处的柏树遮天蔽日,绿意愈加深重。
七曲山大庙 纪韩 图
接近剑门关时,密集的树林中,空出一处观景台。我们停车走过去,往远方眺望,剑门七十二峰于薄暮的云雾中连绵起伏。“连峰去天不盈尺”,七十二只是个概数,谁也没数清过剑门山有多少座山峰,只惊叹于壁立千仞、绵延百里。
剑门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翠云廊的尽头便是“峥嵘而崔嵬”的剑门关。剑门地势险要,自先秦至今,这里发生过200多次大小战役,但剑门关从未被攻破,所谓“天下雄关”。三国时期,姜维以三万人据守剑门,挡住了钟会的十二万大军。
如今国道、高速、高铁都从旁经过,“天下第一险关”的名气,更多是旅行者的津津乐道。山下修起了仿古小镇,几乎所有餐厅都经营着数十种做法的豆腐宴——据说这是姜维守关时因粮草短缺、只余黄豆而发明出来的。每一个客栈和餐厅老板都能给你讲上好几段剑门的故事,指导你如何在线路复杂、面积庞大的景区里游玩。
剑门关关楼 黎瑾 图
我们从南门入山,经过姜维守关像,走不多远,便望见了雄踞高处的关楼。虽然关楼是1992年新建的,沧桑感不再,但仰望上去依然气势壮观。尤其是穿过关楼,才发现另一侧的山势有多么陡峭。跟我们反方向游览的游客沿着无穷无尽的楼梯向上攀爬,难怪当初李白会写出“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的诗句。
景区显然也不肯让李白的感叹白写,几乎每一处小景点都对应着诗中的句子。经过雷鸣桥可听“砯崖转石万壑雷”,走上绝壁廊寻找一下“枯松倒挂倚绝壁”。随后的一线天,狭窄异常,双向游客得轮流通过,石栈道几乎是与地面垂直,抬头仰望台阶绵绵不绝,当真是“畏途巉岩不可攀”。
而为了契合“西当太白有鸟道”和“猿猱欲度愁攀援”两句古诗,现代人还在山上硬生生凿出两条险峻小道。猿柔道只一人宽,一侧是高耸绝壁,另一侧则是光秃秃的悬崖,山高谷深、凶险万分,游人必须挂着安全绳,在教练引导和帮助下,才能顺利通过。鸟道更加狭窄,于山林中凿石而成,多处都只能侧身在山石间通过,有时还得双手双脚并用,如同攀岩。两条小道都是单行,我们选了后者,爬了一个多小时才翻到山顶,再往前,便是景区的至高点——悬空玻璃栈道。
相比于山石中的险峻道路,玻璃已经磨花的悬空栈道反而算不上刺激了。只是此处风光独好,我们似凌空而立,脚下有悬崖高树,四周有山岩峭壁,远处的七十二峰于雾气中绵延,整个剑门关的雄奇秀险尽收眼底。
一线天 纪韩 图
昭化古城:彻夜江声落枕旁
是夜,我们穿过剑门,继续沿蜀道往北,进入昭化古城住宿。
昭化古名“葭萌关”,有“巴蜀第一县,蜀国第二都”之称,早在2000多年前便是古蜀道上的咽喉锁钥。张飞挑灯夜战马超、黄忠和严颜勇退曹兵的故事都发生在这里。古城以西7公里的牛头山,便是当年姜维被困的地方。东城门外的桔柏津渡,是白龙江和嘉陵江的交汇处,曾为古蜀道上南北教堂的重要渡口。
古城的夜晚一片寂静。木门掩闭,只几盏暖色灯照亮青石板路,寥寥行人慢悠悠走在回各家大院的路上。现存的昭化古城为明代重建,除了基本格局和规模得以留存,三座城门基本完好,城内还有数座保存得不错的大院,不少都改成了民宿,以供游人歇息。
昭化古城门 纪韩 图
南门巷的辜家大院,始建于明代末期,算是其中规模较大、修葺较好的院子。四进的院落自有气派,木屋木门古朴幽静,园中花木繁茂,屋前流水淙淙,带来一夜好眠。第二天一早,即便小雨霏霏,院内的水墨、诗书、茗茶也已吸引了不少非住客来参观、拍照。
我们撑着伞在古城闲逛。曾经著名的古战场如今一片安宁的生活气息,小餐馆正在准备午餐,粉蒸排骨、红烧豆腐的香气四散在街巷。小店刚开门,红腐乳、豆瓣酱、牛肉酱等等鲜香麻辣的川味酱料装在一个个陶瓷大钵里,在店门前排开。猫在屋檐下躲雨,沿着青石板溜达,经过一家家店面。
古城内的几处景点都是2008年地震后,于原址翻修重建的。科举考棚、县衙、敬候祠等挂着红灯笼、金黄旌旗,与烟雨朦胧中很是显眼。始建于1778年的龙门书院修葺得不错,已改建成昭化汉城博物馆,陈列着大大小小上百个川北出土的汉代陶俑,手舞足蹈、惟妙惟肖。
辜家大院 纪韩 图
昭化古城面积不大,步行小半天便足以逛完。由古城往北,便是广元,由此便可出川入陕。现在沿着蜀道一路游历,道路平坦畅通,随处都是斑驳的三国遗迹、流传的三国故事,除了偶尔的堵车,任谁也再难生出“蜀道难”的感慨了。“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的劝告早被我们抛在脑后,趁着雨后的好天气,于古城中大快朵颐了一锅剑门豆腐炖的鲜鱼。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