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观察 | 香港乱象不断:住房的锅,为什么要让“修例”来背?

text

亚太日报、亚洲时报特约评论员 宋涛

最近几个月以来,香港乱局持续不断,但局面的走向却越发诡异。

一开始,上街游行的人以“反修例”为口号,还颇迷惑了一些人。然而,6月15日,特首林郑月娥宣布暂缓《逃犯条例》的修订工作;9月4日,特首更宣布撤回修理草案。也就是说,上街抗议者们最初示威的由头已经没有了。

9月4日,林郑月娥宣布正式撤回修订《逃犯条例》草案。(图源:香港商报网/视频截图)

可是最近十几天来,香港的街头抗议示威与暴力行动却并没有因此而消失,其中暴力行为更是开始呈现向普通路人蔓延的趋势。

抛开少数别有身份的组织者和活跃分子,众多普通人、甚至还包括不少学生,在抗议缘由已经消失的情况下,仍然在街头逡巡不去,除了上街有钱拿这个诱惑以外,似乎也从一个角度说明,很多人上街抗议其实并不是真的为了什么“修例”,而纯粹是为了发泄不满。

那么,普通抗议者们究竟在发泄什么?他们想要的又是什么?

虽然抗议者提出了所谓的“五大诉求”,但众多街头采访表明,绝大部分抗议者对于这“五大诉求”其实只是一知半解,更不明白这些诉求背后究竟有何深意。这也证明,这些诉求其实只是某些势力早就准备好的借口,从中间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颜色革命”的操作痕迹。

事实上,诸多研究者和有独立思考的香港市民都承认,香港乱象之所以持续如此之久,很大程度上是这些年来香港普通居民、尤其是中下层居民焦虑心态的一次集中释放。

资料图:关于香港弱势群体住房情况的摄影作品(图源:网易原创/2013)

香港回归22年来,虽然经济总体发展欣欣向荣,但由于产业结构问题严重,整个香港都被房地产业绑架,以至于除了金融业,其他产业都难在香港做大。普通市民的生活自然也随之受到影响,难找工作、收入不理想……都成为香港市民、尤其是刚就业的年轻人苦恼的问题。但更让香港人焦虑的,还是住房问题。

香港的居住问题有目共睹,而且正变得日趋严重。公屋申请平均轮候时间已升至5.4年,有10万人住在“棺材房”和“劏房”,年轻人想买房更是遥遥无期。

据统计,香港从2004到2018年,所有职业的薪资增加63%,但房价在这14年里却大幅涨420%,住宅租金在过去14年也上涨177%,薪资所得远远跟不上房价的上涨。

以香港最小单位的住房面积431呎(约合40平方米)来统计,2018年市区这种最小单位的住宅最少要卖594万港元,而香港24到35岁的青年月薪中位数是21250港元,有七成以上的人月薪不到3万港元,若扩大所有年龄,中位数降到11500港元。也就是说,按中位数算,香港年轻人要23年多才能买一套这种最小的房子,这就造成香港年轻人大多数买不起房子,只能跟家人挤在一起或者外出租房。最极端的情况,甚至有一家三代8口人挤在一间10余平米的小房间里。

对于这种现状,香港人当然不满。可是,按道理说,冤有头、债有主,对住房不满,或者对住房政策不满,那就应该去找开发商,或者通过政府部门提出相关的诉求。但抗议者们只字不提房产和房产商,却抓着虚无缥缈的一些概念不放,这就让人很困惑了:几大诉求中,哪一项能让香港人找到好工作、拿到高收入?又有哪一项能改变香港现在房价高企、居者无法有其屋的现状?

如果注意到抗议者的主力都是些一二十岁的年轻人,我们或许能明白点什么:这些一二十岁的年轻人,正是在现有的通识教育体系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从街头采访和网络直播我们不难发现,不管理不理解,这些年轻的抗议者嘴上说的那些冠冕堂皇的豪言壮语,似乎与通识教育的内容一脉相承。

(图源:中国青年网)

所以,事实是很明确的:正是因为受到了目前通识教育的毒害,让这些青少年失去了独立判断的能力、失去了了解社会真实状况的能力,反倒被一些看起来高大上的胡言乱语给洗了脑。

这么说不是笔者空穴来风,此前早就有有识之士指出香港通识教育教材的问题。

香港通识教育开展已10年,本意是要让学生“加深对社会、国家、世界和环境的触觉,培养正面价值观”,通过“扩阔知识基础与看事物的角度”,培养“联系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但从今年夏天一些激进青年的表现看,通识教育自由而博雅的本意,显然落空。

在7月立法会大楼受冲击后,连董建华也承认,是自己任内开始推进的通识教育失败,令年轻一代变得“有问题”。

(图源:中国青年网)

事实上,如果翻开通识教育的课本,不难发现,里面充斥着对中国历史、对大陆的歪曲和造谣。例如,明明是要介绍辽宁舰,教材印的是改装前锈迹斑斑的“瓦良格”号;明明是说要鼓励正反思辨,但却在教材内刻意用大部分篇幅描述对大陆的负面评价与不实信息;明明要介绍中国历史,却刻意弱化中国历史文化的介绍,还把香港与大陆有意无意地区分开来。

教师队伍的问题就更严重。因为教材不统一,教师发挥空间大,一些激进分子就在课堂做文章、塞私货,甚至还有教师以“课外实践”的名义,带学生到反对派煽动的游行集会现场。而一些教师甚至还在社交平台上公然诅咒警察和警察的子女,简直是岂有此理,让人怀疑这样的人究竟是怎么当上教师的。

比通识教育问题更严重的则是国民教育。香港迄今为止仍然没有普遍的国民教育,在通识教育胡言乱语的蛊惑下,又没有国民教育来掌住青少年教育的“定盘星”,自然使得香港诸多青少年缺乏国家认同、民族认同,以及国家荣誉感。

正因为这一大批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一直接收着这样似是而非的教育,使得他们缺少基本的辨别是非和冷静判断的能力,很容易被人把思路带走。再加上他们的老师出面,稍加挑动,就让这些抗议者把对社会、对房地产、对香港经济的不满转移到对大陆的不满上来,进而把这种不满鼓动成歇斯底里的仇恨。

首任特首董建华上任之初提出《八万五计划》,提出每年兴建公屋和私营住房不少于八万五千套,10年内让香港七成家庭能自购住房。如此造福民众的举措,却遭到民众的反对。他们以破坏绿化和生态作为理由,强烈抗议,迫使这一计划草草收场。这一事件背后固然有房地产商的小动作,但市民居然如此轻易就被煽动起来,去反对一个对自己好处极大的计划,香港市民之容易被诱导可见一斑。

董建华(图源:IC)

因此,要想消除现在香港的乱局,就必须跳出抗议者的所谓“诉求”,着眼长远、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从消除年轻人的不满来看,就应该拿出果断措施,迅速提高住房供应量,控制房价上涨速度,让更多的人“居者有其屋”。值得高兴的是,近日,香港民建联在报刊登全版广告,促请政府引用《收回土地条例》增加土地供应,大量兴建公营房屋,缩短公屋轮候时间,争取达到“3年上楼”的目标。特首林郑月娥去年6月公布的六项房屋政策新措施也将全部到位。

而更加重要、更加根本性的问题是解决教育上的重大不足。要迅速强化国民教育,从小开始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正确认识;要剔除现有教材中的胡言乱语和虚假谣言,告诉学生一个真正的、完整的世界;要培养青少年真正的理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更要对教师队伍做出清理,让那些心怀叵测的人、内心阴暗的人、造谣生事的人在教师队伍没有立足之地。

香港回归22年,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在政策上要做任何一点改变都谈何容易。此前无论是公屋建造计划还是填海造岛计划、无论是“二十三条”立法还是人大释法之争,最终几乎都以政府妥协或者不了了之告终。如是者三,其结果就是积重难返,让香港走到如今这个地步。

而现在,已经到了非变不可的地步了。这次的香港乱局已经充分暴露了现有的深层次的很多问题,接下来,就看特首以及政府究竟能不能痛下决心,把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一劳永逸地解决掉,从根本上消灭乱象产生的根源了。


作者简介:宋涛,亚太智库研究员,资深电视军事评论员,军事撰稿人。

亚太日报观察专栏作者均为国际问题专家及资深新闻从业人员,长期从事国际研究和报道,他们秉承亚太日报原创、独家、深度、开放、联动的理念,以独特的视角评述当今国际大事。

(来源:亚太日报、亚时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