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武漢6月14日電(記者熊金超
喻珮)又一條跨越長江的隧道14日在武漢順利貫通。這是繼“萬里長江第一隧”武漢長江公路隧道、武漢地鐵2號線越江隧道之後,武漢開通的第三條穿越長江江底的隧道。中國越江隧道開掘技術正在大步邁向成熟。
長江發源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各拉丹冬峰西南側,流域面積達180萬平方公里,約佔中國陸地總面積的五分之一。
近年來,為了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建設立體交通格局,中國沿海沿江城市掀起穿江越海隧道工程建設的高潮。新的技術難點被不斷攻破,新的長度深度被不斷刷新……
2008年底,“武漢長江第一隧”試通車,“以隧道方式過江”的百年夢想終成現實;2009年10月,分別穿越和跨越長江南港水域和長江北港水域的上海長江隧橋貫通,“南隧北橋”方案鍛造了25.5公里的總長度;2010年5月,攻克中國“水下施工第一難”的南京長江隧道全線通車運營,極大地促進了沿江發展;2012年底,面臨更大挑戰的武漢地鐵2號線過江隧道正式通車,開創了中國首次在長江上游砂層建地鐵連通道的新紀錄。
記者從中國中鐵隧道集團武漢地鐵項目部獲悉,此次貫通的隧道是武漢地鐵4號線二期越江隧道工程。這段工程從武漢首義路站至黃金口站,是聯繫“武漢三鎮”中漢陽區和武昌區最為重要的軌道交通線路。其中,復興路站至攔江路站區間右線全長3003.39米,左線全長2993.86米,在長江一橋上游1500米處穿越長江,盾構越江段1470米。
中鐵隧道集團武漢地鐵四號線二期越江隧道項目部經理王承山說:“長江底地質條件複雜,泥漿配合比非常關鍵,不同地質需採用不同指標的漿液,就像吃中藥一樣,藥量和成分都很重要。”
由於江底地質複雜多變,意外情況隨時可能發生。為此項目部在盾構始發前多次召開專家論證會,制訂了12項風險源預案。
王承山回憶說,2013年5月,盾構機在江底掘進時,刀盤突然遭遇到卵石較多的全斷面的圓礫土層。經過專家多次論證,後開創性地果斷採用盾構倉內減壓的辦法,讓刀盤前方的地質變得鬆軟,以利於盾構繼續向前推進。
“這就像刀尖上跳舞,必須把握好分寸和火候,過了就可能造成隧道漏水甚至坍塌的嚴重後果。”王承山說。
經過3年7個月的建設,中鐵隧道集團建設者最終攻克了注漿液配比、冰凍段施工與檢測、管片拼裝與抗滲漏、風井施工等6大技術難題,總結出一套成熟的江底複合地層複雜條件下綜合施工技術方案。
記者了解到,為了推動盾構產業化進程,項目部對盾構部件進行改造,滿足了施工需要,提升了施工效率。同武漢地鐵2號線越江隧道相比,2號線越江盾構施工24個月,4號線只用了14個月,每環管片安裝時間從原來的1小時提高到現在的十幾分鐘,實現了安全、高效江底掘進。
專家認為,此次越江隧道修建技術為今後修建水下與海底隧道工程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