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108位运动员办退役仪式,这是上海体育的人性化关怀

澎湃新闻

text

“现在想想,从2002年第一次踏入东方绿洲到现在也已经18年过去了,当了这么多年运动员,真的到了这一天,心理还是有那种不舍。”

仁川亚运会男子50米蝶泳冠军施扬说出这番感慨时,穿着一套红白相间的运动服,胸前印着“上海”二字。

他口中的“东方绿洲”是上海各支专业运动队曾经的训练基地,如今他们已经搬进了新家崇明训练基地。而他并没有明确说出口的“这一天”,正是每个运动员都需要面对的时刻——退役。

6月2日,上海市体育局为108位上海市优秀运动员举办了一场退役仪式。施扬正是其中一位,在他身边还有国际象棋运动员倪华、游泳运动员唐奕、体操运动员眭禄、武术套路运动员汤露,他们曾经都代表上海甚至代表中国站上世界体育竞技的舞台。

上海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彬。

离开赛场,他们总有些许遗憾

“说没有遗憾,那肯定是假的。运动员时期,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一点遗憾。”在即将离开自己熟悉的游泳馆之前,31岁的施扬被问到了一个几乎所有退役运动员都要回答的问题——那就是你的运动生涯有没有遗憾。

“如果能回到过去,肯定会希望自己的成绩能够再好一点点。”

在退役的108位上海优秀运动员中,施扬其实已经算是“比较幸运”的那一个了——他曾是中国男子游泳队的一员,参加过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也在2007年和2015年代表中国参加游泳世锦赛。

2014年,在仁川亚运会上,他在50米蝶泳中赢下金牌。更美好的是,他也在泳池里找到了人生的“另一半”。

施扬。

“其实我觉得如果自己能够重新当运动员,还是希望能够做得更好,为上海或者为国家赢得更多荣誉。”简单而直白的表述却透着施扬对于运动员生涯慢慢的不舍,“哪怕是再快0.01秒。”

这种掺杂着些许遗憾的不舍,应该是每一位职业运动员面对退役时刻的共同情感。毕竟,在熟悉的运动场上,他们已经日复一日地坚持了十几年。

“三年前我没有能够选上世锦赛,我当时就已经想退役了。”从2004年正式接触武术至今,汤露也在赛场上摸爬滚打了16个年头。她在几年前之所以没有选择退役,也是因为对武术运动的热爱,而坚持换来的是她在上海武术世锦赛上的“中国首金”。

从青少年赛事到亚锦赛和亚运会,再到世锦赛,汤露在武术赛场上应该算是“圆满”了,但没有站上过奥运舞台依旧是一份遗憾,“这应该是这么多年武术人都有的遗憾,但如果能看到武术入奥的一点点苗头和希望,都算是已经令人开心的事。”

汤露亚运会夺金。

步入新人生,这是上海的人性化管理

不管曾经在赛场上多么辉煌,当经历过退役的那一刻,这些职业运动员们就必须卸下光环面对“人生下半场”。

这也是为什么上海体育局在举办这场优秀运动员退役仪式时,将今年的主题定为“人生新赛场”。

事实上,关于运动员退役后的择业和就业已经成了一个社会话题——“从我打退役报告开始,上海体育局就有专门的负责人来一步步告诉我们有哪些选择,比如组织安排的一些安置岗位,或者自主择业。”

施扬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他就选择了自主创业,“如果你有什么不确定或者迷茫的地方,这些专业人员都会很详细和你解释,每一年有这么多运动员退役,基本都能满足他们的要求。”

游泳运动员唐奕退役。

作为曾经国家队的成员,施扬也和其他省份的运动员交流过关于退役的话题,也听说过一些关于退役的苦恼,“在我看来,上海体育局对运动员退役的安置和帮助,应该算是在全国领先了。”

施扬称赞的这种“人性化”指导和帮助,正是上海体育局在这几年着力打造的管理理念——2017年,上海第一次为职业运动员举行了退役仪式,这一办就是四届。如今,这场颇具仪式感的典礼已经不仅仅是欢送运动员退役这么简单。

时长一个小时的仪式上,已经退役的运动员们讲述了他们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如何做好转型和身份的切换,其中不少人并非继续留在体育领域,而是转型到行政或司法这些岗位,而他们也都能取得新的成绩和荣誉。

“奥运精神、中华体育精神是让大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身观、价值观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在退役仪式这天,上海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彬来到现场为这些运动员送上祝福,并希望他们在新的岗位上依旧坚持赛场上学到的精神,“要自信,要自强,要自律”。

离开竞技赛场,运动员总带着万般不舍;走上新的人生赛场,这些老运动员们又成了“新人”,如何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这场退役仪式承载着太多意义。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