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美國重返亞洲需吸取烏克蘭教訓

未知

text

英國《金融時報》日前刊文稱,美國重返亞洲需吸取烏克蘭教訓。中國首艘航空母艦遼寧號也許是其日益強大艦隊的驕傲,但遼寧號實際上是從烏克蘭以前一艘航母外殼上改建的。在作為首先登上遼寧號的外國人之前,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上周借亞洲之行,從一個更大的範圍,把克里米亞與中國的海洋雄心聯係在一起。

哈格爾在東京對台下聽眾表示:「你不能隨便在某個地方重新劃定邊界,用武力、脅迫和恐嚇手段侵犯其他國家的領土完整和主權——無論是太平洋的小島還是歐洲的大國。因此我希望與我們的中國朋友談一談這個問題。」

烏克蘭危機影響的遠不只是歐洲國家。最重要的副作用之一將是中國得出的結論,以及它是否會認為,可以打破亞洲現狀而不用承擔任何後果。

亞洲既有21世紀全球經濟最複雜的制造業網絡,又帶有19世紀末期的鮮明跡象:民族主義情緒高漲、海軍實力不斷增強以及持續發酵的領土糾紛。亞洲各國擔心,俄羅斯重新劃定邊界的最新行為,將鼓勵中國推動自己的島嶼主張。哈格爾在上周的亞洲之旅中試圖應對這些擔憂。

從某種層面上來說,將烏克蘭與亞洲海洋糾紛過於密切地聯係在一起似乎有些牽強。克里米亞為一個機會主義的領導人提供了一套可資利用的獨特條件。憑借塞瓦斯托波爾的海軍基地,俄羅斯早已在克里米亞駐軍。基輔的政治動蕩和克里米亞民眾真心實意的支持,也幫助了俄羅斯總統普京。

最重要的是,該地區的基本地理狀況意味着,當俄羅斯出兵克里米亞時,美國和歐洲沒有現實的軍事選擇。然而,如果中國試圖在東中國海奪取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它將面對日本、很可能還有美國的強硬回應。美國沒有與烏克蘭結盟,但它與日本、韓國和菲律賓結盟。

但在中國諸多鄰國看來,中國多年來一直在蠶食亞太海域上的島嶼。2012年,在與菲律賓對峙後,中國艦船事實上控制了南中國海的黃岩島。最近幾周,中國艦隊還試圖將菲律賓人趕離仁愛礁。

無論是在亞洲還是在歐洲,美國都面臨同樣的難題:最終而言,美國對結局的關心比不上俄羅斯或中國,因為俄中有更大的利害關係。

考慮到這一切,烏克蘭局勢為美國的亞太戰略帶來幾個普遍適用的教訓。第一個是美國應堅持其亞太戰略。批評者指責奧巴馬政府忽視歐洲,讓普京有機可乘,這不無道理。但烏克蘭危機實際上證明美國重返亞洲沒錯——威懾的最佳方式是保持強大的軍事存在,加強與盟友的關係,並深化與亞洲的經濟聯係,同時也努力與中國接觸。

然而,克里米亞危機也表明了「挑選合適戰鬥」的重要性。捍衛傳統盟友是一回事。但是,正如西方不應對俄羅斯害怕在烏克蘭失去影響力感到意外一樣,美國如果希望避免刺激中國,就需要在加強與越南等國的關係時謹慎行事。

歸根結底,克里米亞危機敲響了警鍾,讓世人對國際政治領域更為嚴峻的新現實有清醒的認識。美國國務卿克裏喜歡將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行動指責為「19世紀的行為」。然而,面對躊躇滿志的新興大國(如中國)和耿耿於懷的「地區大國」(美國總統奧巴馬稱俄羅斯為「地區大國」),經貿紐帶和國際法可能不足以阻止破壞穩定的修正主義。全球化沒有約束住俄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