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的征程:3種塑造時裝未來的新科技

text

英國倫敦——從機械織布機到電子商務,各個時代的新技術一次次重塑時尚界。但通常,技術創新要花很長時間才能被這個以自成一體聞名的産業接納——這個植根于變化的産業,卻總在抗拒變化。

新生事物過去還在被人嘲笑的時候,時尚企業家就看到了未來。最早誕生的一批電子商務企業在早期發展也是這樣,但如今幾乎整個奢侈品市場的增長都來源于電商。但隨著變革的加劇,以及矽谷等全球創新科技“策源地”也開始定義什麽是“酷”,時尚已日益敞開懷抱迎接創新——至少在表面上如此。但談到技術,這也是時尚行業的死穴。但在這個周期性運作並始終急速向前的領域,一切思考仍以趨勢爲先,與創新科技的互動僅停留在淺層水平——就像“新科技”只是一種新潮流趨勢。直至翻開“下一個重要篇章”。

就某些優勢來看,這些看來很有趣的新技術似乎總能很快獲得成功。但對不滿足于“有趣”的資深觀察人士來說,這些新技術對消費市場的潛在影響往往在更早幾年就已經被發掘出來,企業能在此時搶先進行變革、比競爭對手擁有更大優勢。確實,十年前在紮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創辦Facebook的時候,有哪位時裝企業高管會關心社交媒體將在未來對行業産生如此令人難以置信的影響呢?

今年,當我們瞭望未來之時,三種新興科技值得我們密切關注。盡管在接下來的生産周期中這些科技或未完全展現效能,但已經擁有重塑行業商業運作方式的巨大潛力。

整合Facebook聊天工具Messenger的Everlane網站

即時信息平台的變革

根據技術和戰略咨詢公司Activate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Michael J. Wolf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信息的發展勢頭迅猛無比,超越社交媒體成爲占主導地位的在線媒體活動。目前已有約25億人使用即時通訊應用(預計將在2018年達到36億人)。僅WhatsApp一種即時通訊應用就有8億多用戶,Facebook的Messenger、騰訊微信用戶也分別已吸引超過7.5億、6億用戶。

但信息技術不僅只在規模上不斷擴大。即時通訊應用除了能讓用戶能與朋友和同事進行免費、即時的分享,還正在搭建不同層次的平台來支持自有與第三方服務,逐漸變身爲信息中樞,從消費內容、遊戲娛樂到品牌進行互動和交易等無所不包。確實,現在用戶要分別使用好幾個應用程序才能完成的事情(比如網購裙子、叫Uber或是辦理個人銀行業務),很快可能都將通過某個即時通訊工具就能完成。由軟件驅動、設計複雜的機器人將與人類客服人員相互協作,幫助即時通訊工具爲用戶帶來更多便利。

Facebook的Messenger負責人David Marcus表示:奢侈品牌正處于極爲有利的地位,其顧客對自己最喜歡的品牌有著“強烈的友好度”,他們更願意嘗試通過即時通訊工具與品牌進行互動,“通過這樣的方式,品牌就有點像是成爲了你的朋友或家人,成爲每天都圍繞在你身邊的人。”

這樣的親密互動無疑有著巨大的影響力,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私人溝通得以真正實現——充分把握這點,就“能做成任何你想做的事”,Marcus說到。他指的是個人定制內容傳播、即時與無縫對接的客服信息分享等一系列可能。“這就像是在你的生活裏專門劃出了一塊空間,消費者與企業能在這裏真正建立起關系,這樣企業在交流互動時能夠保持前後一致、順暢。”Marcus補充道。

Facebook將于今年晚些時候推出的Business for Messenger(“Messenger企業版”),將這樣的交流成爲可能。但想要最大程度來發掘這些商業可能,這類平台應當爲最重要的客戶們允許並提供創新服務,奢侈品公司必須想方設法實現企業內營銷、VIP客戶服務于數碼團隊的最優整合。

3D定制打印産品

從太陽眼鏡到手袋的提手,很多時尚配飾與組成部分仍在使用傳統工業模具生産。這些堅固、中空的模具將會被充入塑料、玻璃、金屬等各種液質材料並成形。模具制作出來後,將能在相同形狀産品的大批量生産中有效降低成本。但傳統模具往往要首先耗費數千美元訂制,生産限量版或個性化産品時這些模具就很難用得上了。

從另一角度來說,運用3D打印等計算機控制“添加劑”的制造技術,生産者可以“打印”出圖層中的對象,實現從無到有、從數碼到實體的創造過程。由于無需像傳統模具那樣進行前期投入,運用這類技術進行生産,制造1件産品與制造10000件産品的成本相同,從根本上降低了小批量生産的初創企業的進入門檻,生産定制産品的成本也大大降低。盡管就大批量購買而言,這些新技術工具不如規模大規模生産技術用具便宜(如注塑模具),但隨著時間推移也將變得更加“物美價廉”。

“這些看來很有趣的新技術似乎總能很快獲得成功。但對不滿足于“有趣”的資深觀察人士來說,這些新技術對消費市場的潛在影響往往在更早幾年就被發掘,企業能在此時搶先進行變革、比競爭對手擁有更大優勢。”

事實上,受到關鍵技術專利到期以及原材料價格進一步降低等利好消息推動,3D打印消費類産品的成本正大幅下降,利用3D打印進行生産的時尚配飾品牌VOJD Studios工作室首席執行官Christian Hartung表示,2013年至2018年間3D打印物品的平均成本將降低50%。該工作室曾與Prabal Gurung、Akris、AF Vandevorst在2016年春夏季中合作。

運動品牌巨頭也同樣在3D打印領域不落人後,用以大規模制造客制類消費産品。例如,Nike正在3D打印足球運動鞋上進行創新實驗,爭取按照顧客的腳型實現個人定制。Adidas、Reebok與New Balance都已經公開各自品牌的3D打印模型。最新的飾面技術進展也意味著,3D打印現能用以制造平滑、打磨後的産品表面,更符合奢侈品的産品特性。

想制造個性化、能放在店裏展示和銷售的奢侈品,下一代3D打印機應當具有完美融合材料與飾面處理的特點(這類機器目前極爲少有且昂貴)。“目前正在朝這個方向努力,但還停留在實驗室階段,”時尚跨界技術孵化器Manufacture New York研究與技術主管Amanda Parkes說道。

Noa Raviv用一台Stratasys打印機做出的3D打印造型

用“虛擬現實”做營銷

“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簡稱VR)似乎一直僅在科幻小說中出現。但如今,運用多媒體手段、向用戶提供沈浸式體驗的“VR”終于要進入消費市場。但要明確的是,VR距離大規模普及還有很長的一段路。去年,三星、HTC與谷歌都首次推出其“虛擬現實”消費體驗。但市場研究公司CSS Insight估計,截至2015年底,市場上僅有250萬副VR頭戴器與增強現實眼鏡(Augmented Reality Glasses)售出。

雖然紮克伯格在2014年3月以200萬美元收購虛擬現實初創公司Oculus Rift,並計劃在十年後售出5000萬至1億美元件該公司的虛擬現實頭戴設備。有人認爲:這將在根本上刷新人們對內容消費的方式,並催生新的VR營銷體驗。

即便是在今天,在進行虛擬現實內容浏覽後,有13.3%的消費者會與品牌達成交易或訂閱品牌進行互動服務,但對未獲得虛擬現實體驗的消費者來說,這一比例僅有5%,虛擬現實導覽平台YouVisit的首席執行官Abi Mandelbaum表示。爲英國Selfridges百貨制作VR營銷廣告的Big Sky Studios執行總監Matteo Caraccia,在他稱之爲的“虛擬商務”(V-commerce)中看到了商機,那就是能讓消費者坐在家中就能獲得購物體驗,戴上虛擬現實頭戴器,就能“親眼看到他們要買的産品,在周圍走一走,還能把産品拿起來看。”

對不僅依賴産品更是依賴“幻夢”制造的時裝品牌來說,VR能帶來的改變尤爲切題,不少公司正對該項技術進行試驗。The North Face和7 For All Mankind已制作出可供進行VR體驗的影片,Dior與Tommy Hilfiger也在門店內安裝了頭戴器,顧客們戴上了就能直接穿越到已經錄制好的時裝秀場。“在商店裏,你得不斷地給顧客們送去新鮮感,而不是把衣服挂在架子上就等著他們掏錢買就好,”Tommy Hilfiger首席執行官Daniel Grieder表示道:“我們的顧客會很高興談起這樣的體驗。”

但就目前而言,這些創新計劃大多數利用創新科技的“新鮮之處”來打造積極的公共關系,而非用來增強內容的影響力。“現實就是,平台可能會在某個時刻讓人失去新鮮感,高質量的內容才是真正吸引人的東西,”百比赫(BBH)廣告公司首席體驗官Adam Powers說,“你看看市面上,糟糕的內容已經無處不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