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記者王凡)封路、防暴警察、臨時安置的鐵柵欄、各國元首車隊……美國首都華盛頓在經歷近一週的喧囂後,週末逐漸恢復往日平靜。為期兩天的核安全峰會雖然“收官”,但留給各國一個重要的命題:在後峰會時代,如何繼續加強全球核安全?
回顧這兩天的峰會,各國在加強全球核安全體系方面取得不少切實進展,例如中美發表核安全合作聯合聲明、中國宣佈將正式加入“加強核安全舉措落實”和“加強全球核安全的持續行動”等倡議、《核材料實物保護公約》即將生效、各國也做出承諾將落實核安全峰會行動計劃、鞏固核安全體系。
但正如每次“聚會”都會留下些許遺憾,本屆峰會也不例外。這是美國總統奧巴馬任期內最後一屆核安全峰會,美方稱之為“過渡”峰會,意味著它將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峰會後有關核安全全球治理的工作將從峰會模式轉入日常管理,五個國際組織將分工合作,推進核峰會所達成的成果和協議。
“峰會結束後發表的行動計劃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加強這五個機構的權責,這遠遠不夠,因為這些機構將接過峰會的‘接力棒’,繼續全球核安全治理工作。”哈佛大學肯尼迪政治學院核安全領域教授馬修·邦恩說。
在後峰會時代,該如何有效推進國際核安全合作?除了在五個國際組織下加強合作外,雙邊合作是加強全球核安全體系的一個重要手段。
邦恩說,“中美在加強雙邊核安全合作方面就樹立了一個好的榜樣。但是我們還需要進一步努力重啟美俄雙邊合作。”
邦恩還認為,國際原子能機構的作用也需要進一步增強,尤其需要保障其獲得穩定的資金支持,以便該機構能在核安保領域發揮主導作用。
此外,專家建議建立一個全球範圍內的核事故情報共享機制,這樣各國能夠從中汲取經驗教訓,防範未來發生類似事故。
在嚴峻的恐怖主義威脅面前,國際社會不能鬆懈。一次峰會不可能解決國際核安全體系所有漏洞。在目前現有的體系下,全球各國對於核材料的管理、核安全的標準和規則都各不相同,核安全文化也有待加強。但在峰會上,50多個國家領導人及代表共同做出承諾,加強鞏固核安全體系,這無疑將會增強國際社會信心,凝聚防範核恐怖主義的共識。
在華盛頓核安全峰會後,國際核安全治理將繼續前行,各國將採取更新的措施完善本國核安全體系、加強國際核安全合作、強化放射源管理、打擊核材料非法販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