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肥胖並非人類獨有。判定最肥胖的動物卻並沒有看起來那麼簡單。英國廣播公司網站日前發文,點評了那些世界上最“胖”的動物們,所以在殘酷的自然環境中,真的是“肥者生存”嗎?文章內容如下:
藍鯨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動物,同時也是脂肪最多的動物。科研人員於1968年研究了全美與巴西的49種哺乳動物,他們得出結論認為藍鯨身體脂肪的百分比最高——超過了35%。鯨的體重可達180噸,輕而易舉就創造了單個動物身體脂肪量的紀錄。
但是如果我們按比例來看待這個問題,那麼你可能會吃驚於世界上一些最肥胖的物種。
我們先從鯨脂談起,鯨脂是海洋哺乳動物富含脂肪的組織,鯨脂具有很多益處,如維持流線型體型、保持浮力、增強防禦性、以及保持體溫和儲存能量。
鯨類中,露脊鯨是脂肪層最厚的鯨,在英文中被稱為“Right Whale(活該被捕獵的鯨)”。一般認為,它們是在19世紀血腥捕鯨的時期獲得這一綽號的。
“露脊鯨速度緩慢,並且肥胖。當其受到魚叉威脅時,為了方便逃脫,它們會浮起來,而其他大多數鯨選擇下沉”,這解釋了為什麼它們被認為是“活該被捕獵的鯨”,美國國家海洋哺乳類動物基金會(the National Marine Mammal Foundation)主席山姆·裏奇韋博士(Dr Sam Ridgway)說道。
鯨可以浮起,是因為在其鯨脂中有很高比例的脂質,或者說油脂。現存的三類露脊鯨,分別分佈在北大西洋、北太平洋和南方海域。這些溫順的動物曾經會靠近船隻遊水,但現在它們是世界上最瀕危的動物之一。身體富含油脂給它們帶來的殺身之禍,使它們瀕臨滅絕,它們身上的油脂可用於製作肥皂到燈具甚至人造黃油等各種油脂製品。
在更為靠北的海域裏生活著弓頭鯨,他們被認為是北極生活專家。
為了能夠在如此嚴寒、偏遠的水域中生存,它們長有近50厘米(2英尺)厚的鯨脂層。克雷格·喬治博士(Dr Craig George)研究發現,對於成年鯨而言,其鯨脂佔其體重的比重範圍從43%到50%不等。
“然而,它們的內臟、舌頭、骨骼等也含有大量油脂,所以這些動物的(脂肪)總百分比要稍高於鯨脂百分比給出的數值,”喬治博士說。
包括海豹、海象等族群在內的鰭足類動物也可以被認為是世界上最肥胖動物的備選項。
尤其是母乳(其富含脂肪)餵養而剛斷奶的海象幼崽身體的脂肪率可以達到很高水平。斷奶時,大象、冠海豹、格陵蘭海豹和環斑海豹的幼崽脂肪率可高達50%。但幼崽的這項脂肪數據並不會持續很久。
靠近水面來看,海象看起來似乎胖乎乎,但對格陵蘭成年雌性海像進行測量後發現,它們體重的18%是脂肪,44%是肌肉。同樣,河馬也以其矮胖的外觀而著稱,但實際上在它們令人印象深刻的1.5噸體重中,18%都是皮膚。在這厚達5厘米的皮膚下是相對較薄的脂肪層。
要找出最肥胖的動物,有時你需要更密切地關注陸地動物。
例如,海狸將其相當大量的脂肪存儲在其巨大的尾巴中。除一些骨骼、韌帶和肌肉之外,其尾部主要是脂肪,長度可達45厘米,寬度可達20厘米。
就像鯨一樣,過去海狸也因其巨量的油脂儲備而成為狩獵目標。幸運的是,得益於再引入計劃,這一物種的數量正在回升。然而,海狸啃倒樹木和河流築壩的習性會引發爭議。整個夏季,海狸以取食樹木、草和水生植物為生,並需要儲存能量來幫助自身度過冬天。
增加體重是哺乳動物在低溫環境中生存的一種常見技能。
在冰凍的北極,北極熊儲備的脂肪佔其體重的比例可以高達50%。它們通過進食海洋哺乳動物的脂肪並斷其幼崽的奶水(幾乎30%是脂肪)為手段達到這一目的。
脂肪不僅讓它們保持溫暖,而且當新陳代謝開始時,還會產生在極地地區生存至關重要的淡水。
這使我們將目光轉向生活在溫暖相反環境中的駱駝。
其獨特的駝峰裡並非全是水,而實際是脂肪營養儲備,最高可重達35公斤。不過總的來說,駱駝是體型偏瘦的動物,它們大部分的脂肪都集中在駝峰。理論上來說,這樣降低了駱駝身體其餘部分的絕緣狀態,從而幫助它們應對炎熱的環境。
有趣的是,如果按脂肪和體型比例來算,最肥胖的陸地動物往往是會被忽視的昆蟲。澳大利亞土著人一直將飛蛾及其幼蟲視作富含油脂的零食。腎臟專科護士萊斯利·薩勒姆(Lesley Salem)曾與一支團隊合作撰寫叢林美食的營養指南,為人們提供營養建議。根據該指南,米勒巨蛾的幼蟲“味奇特”富含20%的脂肪,而成年布岡夜蛾的脂肪比例接近39%。
但是從比例上來說的最肥胖的動物可能出乎你意料。
在美國黃石國家公園,灰熊能夠在入冬之前進食行軍切葉蟲幼蟲來補充自身的體能。
這些昆蟲在美國西部大草原可謂“家喻戶曉”,它們在春天大規模出現,會給當地農業帶來災難。而到了6月,它們會遷徙至高山氣候區,以野花花蜜為食。夏季,飛蛾以超常規的程度增加脂肪,而到秋天時,它們的體重有高達72%的脂肪。
俄亥俄州立大學的昆蟲學家托德·吉利根博士(Dr Todd Gilligan)解釋說,“基本上來講,脂肪是昆蟲的存儲機制,而昆蟲會利用這一存儲機制來獲得遷徙飛行的能量。一些昆蟲可能會一天內在沒有進食的情況下飛越超過100公里,因此它們需要巨大的能量儲備”。
就像澳大利亞的亞澳白裙夜蛾幼蟲一樣,行軍切葉蟲也要完成一次長途跋涉,結束之後它們必須有足夠的體能進行繁殖。
這就是關於“肥者生存”的真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