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不悶| 要了解內地,就得親自去看看——一位“90後”香港青年的感悟

亞太日報

text

2015年,李佳斌作為香港唯一代表參與第二屆世界大學生論壇

文| 亞太日報記者 李豫川

我對李佳斌的第一印象源自同事拍回來的街采片段。畫面裡,這個90後的香港男生看上去很潮,也很陽光。同事說,他知識面廣,很健談,一起搭車回來,談時政、談香港與內地的聯繫,一車人都成了他的聽衆。

後來,隨著打交道的次數增加,我對李佳斌的了解也有了加深。一個喜歡讀《毛選》,研究中國曆史,寫古詩,頻繁穿梭于香港和內地土生土長的香港男孩著實引人關注。已去過幾十個內地城市的李佳斌說,這些年,他最大的感受是,香港與內地命運相連,不可分離,“只有國家好了,香港才會好”。

以親身體驗增加對內地了解

李佳斌周圍的朋友跟他開玩笑,說他是“根正苗紅”。但祖籍福建的他卻自嘲是來自香港最“貧窮”的地區深水埗區,自己對于內地曾經一無所知,小時候,春節回福建老家探親的模糊記憶便是佳斌心中對內地的最初印象。

2016年,李佳斌作為大公文匯集團大學生甘肅行代表發言

他說,香港的學生們在學校也會唱國歌,但對于中國的曆史則了解的很少,老師講的也不多,在不少學生的腦海裏“國家的概念好像淡淡的”。他坦言,香港對青少年的國情教育曾經重視不夠。值得慶幸的是,過去幾年來,特區政府加大了在這方面的教育投入,鼓勵香港青少年多到內地交流,去親眼看看內地的發展變化。

高中畢業後的那個暑假,李佳斌報名參加了香港學生赴陝西交流團,在陝西足足待了8天。這是他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內地。

2015年,李佳斌帶領香港大學生領袖前往國家行政學院進行研習

兩地的年輕人聚在一起談天說地,彼此都對對方的世界充滿好奇。“優秀厚道”,李佳斌如此評價當年那些接待他們的內地學生。“我們一直有聯系”,陝西之旅徹底點燃了這個香港小夥子進一步了解內地、獲得更多知識的欲望。自此,他參加了系列交流團,並從一個普通團員成長爲領隊。

**難忘西北老鄉的純樸 **

這些年,李佳斌去了內地許多城市,結識了很多朋友,他說,內地日新月異的發展讓他的思想有了深刻變化。“內地變化太大了!”,佳斌說,從火車到高鐵,從排長隊買票到如今只需在手機上輕輕一點,從現金支付再到支付寶及微信支付,他覺得,在內地生活方便又輕松,根本不像某些港媒報道的那樣。

2015年,李佳斌帶領香港大學生暑期外交夏令營前往北京

在“范長江行動”香港傳媒學子西部行中,李佳斌在甘肅體驗采訪了12天,他說,祖國大西北人民的純樸令他感動。兩地的年輕人都生活在資訊豐富的時代,通過互聯網、微信等各種媒體便可以了解世界,思維都很活躍;內地年輕人更有“集體”觀念,維護團體形象,而香港年輕人則更重視“個性”。

在甘肅平涼市靜甯縣唐岔村,李佳斌拜訪了90後大學生村官劉鳳。劉鳳來唐岔村快兩年了,同她一起參加“大學生村官計劃”的百余人都被分到了不同的村子,負責日常行政工作。“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佳斌說他很佩服這些同齡人。村民們也很歡迎這些大學生村官,認爲他們有能力推動當地的發展。李佳斌觀察到,大學生村官們很樸實、肯幹,和村民的感情很好,“他們是有人情味並了解基層民衆想法的人”。

2016年夏天,李佳斌等人在甘肅省白銀市的会宁县感怀历史

在陝西延安寶塔山下,佳斌從當地幹部和老鄉口中拾得了老一輩革命人的故事。當年,延安精神鼓舞著全國各地的青年爲了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奔向延安。如今,延安有大劇院、大廣場、有電影、有WIFI 、有美食,老區人民的日子過得喜滋滋的。 “他們從用糧票買米到手機買股票,從窯洞搬進敞亮的房子”……李佳斌說,再一次回到延安,少了一份激動,多了一份感慨。

希望更多香港青年去內地看看

幾年來,李佳斌一直在踐行著自己愛國愛港的行動,組織參與了多個交流團赴內地參觀學習,北京、上海、四川、陝西… 他希望有更多的香港年輕人能像他那樣去內地走走看看,體驗感悟。他認爲,只有自己去親身體驗,才會得出客觀的結論,“所謂眼見爲實嘛”。

2015年,李佳斌就任香港青年大專學生協會會長

李佳斌立志要爲香港做點實事,希望自己能從一個實踐者變爲一個研究者,用自己的思想和行動去改變一些人的觀念。一本學生月刊已在孵化中,其創刊目的是要鼓勵大學生關心國家、時事,參與社會討論。李佳斌說,香港在發展過程中還面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他期望通過開宗明義的討論,讓更多人明白,推動香港發展方法有很多,但絕不是通過所謂的“占中”,甚至宣揚“港獨”,最重要的還是要靠年輕人的不斷努力和創造。

以“丈夫貴兼濟,豈獨善其身”爲座右銘的李佳斌說,“愛國愛港的情懷如同身體裏流動的血液”,他將繼續爲推動兩地年輕人的交流作出自己的努力。

“開一扇窗,讓屋裏的人自己去看看窗外的景色,呼吸新鮮空氣”,他說。

香港不悶·李豫川 作者簡介

李豫川,成都人。

埃及解放廣場洶湧的人潮,利比亞班加西此起彼伏的槍聲,這一切讓我體會到“記者”的含義,明白了用筆書寫的意義。在埃及兩年工作的經曆,也讓一個嬌憨的女孩踏上了自我發現的旅程。

2013年春天,惜別古老的尼羅河,來到維多利亞港畔,中東的轟烈已成雲煙,眼前展現的是“東方之珠”的動感。我喜歡漫步於港島上環的古老街巷,在市井小店裏品嘗鮮蝦雲吞。幸福,其實就這麼簡單而實在!

在香港,我遇到了更好的自己!

一盞複古燈、一臺筆記本,我享受在香港的夜裏碼字,記錄不是為了刷新自我的存在感,或證明在熱點、重大事件中的“我在場”,而只是源於一顆熱愛“寫字”的心,一股想要分享美好的勁兒。我的字裏行間,只想體現那些豐富的人、有趣的事、真實的日子。

當你刷完屏,能輕輕歎一句,“噢,香港原來是這樣!”,這便足夠!香港不悶,也許比你想像的更豐富!

來吧,讓我們一起品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