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份北极政策文件解读:不越位、不缺位,更好作出贡献

亚太日报

text

新华社北京1月26日报道,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6日发表《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这是中国首份北极政策文件。分析人士认为,白皮书的发表“水到渠成”,中国作为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攸关方,未来将更好为北极事务作出积极贡献,给北极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发展带来机遇。

白皮书发表“水到渠成”

北极问题不仅涉及北极国家,而且具有全球意义和国际影响。随着气候变化、经济全球化等不断发展,北极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26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中国北极政策的出台具有实践基础,是中国北极工作的实际需要,也是国际社会的期待。现在发表北极政策白皮书可谓“水到渠成”“恰逢其时”。

她说,白皮书的发表有利于国际社会更加全面准确理解中国的政策主张,推进中国与有关各方的务实合作,维护和促进北极的和平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自上世纪90年代起实质性参与北极事务以来,中国广泛开展各类北极活动,已成为北极活动大国。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战略研究室主任张侠说,目前中国参与北极政策的实体不断增加,活动不断丰富,除了科研,已拓展到商业等多个领域,“白皮书的出台让中国参与北极事务有了明确的政策指导”。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认为,白皮书的发表有助于增信释疑,向国际社会阐释中国在北极事务上的政策立场,增加了中国北极政策的可预见性,“对加大中国对北极事务的参与是有力的舆论引导,也表明了我们负责任的立场”。

事实上,制定北极政策、规范指导北极活动是各国通常做法。除北极八国外,中国的近邻日本、韩国,欧洲的英国、法国、德国等非北极国家都已发布了北极政策文件。

重要利益攸关方定位“十分明确”

中国是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攸关方,在地缘上是“近北极国家”,是陆上最接近北极圈的国家之一。基于这一基本定位,中国希望自身在北极事务中发挥“不越位、不缺位”的作用。

外交部副部长孔铉佑26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不越位”指中国作为非北极国家,不会介入完全属于北极国家之间以及北极区域内部的事务,将依据国际法参与北极事务;“不缺位”指中国将在北极跨区域和全球性问题上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

专家表示,多年来,中国在北极事务上一直发挥着建设性作用,做出了积极贡献。比如在极地规则方面,中国参与了国际海事组织关于极地航行规则的制定,这一规则已于2017年生效,对保护北极海洋环境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中国切实遵守《巴黎协定》的原则精神,所采取的减排措施对北极的气候生态环境具有积极影响。

阮宗泽认为,“重要利益攸关方”这一定位非常明确,表明中国有充足的理由为北极事务作出积极贡献、发挥建设性作用。

实现北极开发利用“互利共赢”

近年来,北极在经济、科研、环保、航道、资源等方面的价值不断提升。

专家表示,以航道为例,全球变暖使北极航道有望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运输干线。张侠说,对于中国这一海上贸易大国来说,北极航道的开通不仅可以大大缩短至欧洲、北美东岸的航运距离,更为目前相对单一的贸易航道增加了一个安全备份。

白皮书中提到,中国愿依托北极航道的开发利用,与各方共建“冰上丝绸之路”。阮宗泽认为,“冰上丝绸之路”不仅覆盖北极周边国家,也可以惠及东亚其他国家,为北极地区未来开展国际合作、探讨北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新的可能。

白皮书指出,中国一贯主张,开发利用北极的活动应遵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等国际条约和一般国际法,尊重北极国家的相关法律,并在保护北极生态环境、尊重北极土著人的利益和关切的前提下,以可持续的方式进行。

孔铉佑说,中国在参与北极航道、油气矿产、渔业、旅游等资源的开发利用时将严格依法利用、绿色使用、合作利用,并遵循商业原则。

“我们关注北极事务、开展北极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在北极实现合作共赢和可持续发展,造福整个人类。”他说。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