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 林宏宇
中美关系作为当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未来如何发展备受瞩目。应该说中美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愿望与需求。从1月20日拜登就职至今,中美之间相互试探还是比较频繁的,双方至少已有10次有意义的“单向宣示”或“双向互动”。
首先是1月25日,白宫新闻秘书帕萨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美中关系上,拜登政府将采取“耐心的态度”,拜登政府将与盟友、民主党人和共和党人进行磋商,将跨部门审查和评估如何推进中美关系。1月27日,新任国务卿布林肯在就职第一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美关系是美国最重要的外交关系。他把中国列为美国的竞争对手,同时也是必要的合作伙伴。
对此,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第二天就在中国日报社举办的线上“新时代大讲堂”上做出回应。他发表了题为《中美选择合作,一切皆有可能》的致辞演讲,表示中美关系要“辞旧迎新”,美国的真正敌人是新冠病毒而不是中国;中美作为世界主要大国,要把彼此视为队友而非对手;要相互照亮,而不是相互较量;要互做榜样,而不是互比力量。他用英语四个“R”阐述了对中美关系发展的四点期待:一是Respect(相互尊重),二是Reversal(拨乱反正),三是Renewal(重开合作),四是Responsibility(责任担当)。
2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进一步发出改善中美关系的呼吁。他在美国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举行的视频对话时发表讲话,表示中美合作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中美利益高度关联融合。一些人出于一己政治私利和狭隘偏见竭力破坏中美关系,是站在历史错误一边,站到了两国人民的对立面,注定要失败的;希望美国新一届政府顺应两国民意和历史潮流,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回到健康稳定发展的正确轨道,并可以从四方面作出努力:一是正确认识看待中国,二是恢复正常交往,三是妥善处理矛盾分歧,四是开展互利合作。
2月4日,拜登首次在美国国务院发表就任后的外交政策演说,宣称在符合美国自身利益的情况下,准备与中国进行合作。为了在与中国的竞争中处于强势,美国要“把国内建设做得更好、与盟国和伙伴进行合作、恢复自己在国际机构中的作用、重拾自身的信誉与道德权威”。
2月6日,杨洁篪应约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通电话。杨洁篪表示,当前中美关系正处在关键时刻,中国政府对美政策始终保持高度稳定性和连续性,中方敦促美方纠正一段时期以来的错误,同中方一道,秉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精神,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布林肯表示,美中关系对两国和世界都非常重要。美方愿同中方发展稳定、建设性的双边关系。布林肯重申,美方将继续奉行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这一政策立场没有变化。
2月10日,拜登在副总统哈里斯的陪同下对五角大楼进行了上任以来的首次访问,并发表讲话。他称应对中国“需要政府的全部努力,也需要国会两党合作以及强大的联盟和伙伴”。他下令国防部成立一个由文职和军事专家组成的“中国特别工作组”,由其长期的助手、中国问题专家拉特纳领导。拜登要求工作组在四个月的时间内,对美国军方如何在应对来自中国挑战进行评估。第二天(2月11日)是中国农历除夕,拜登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通电话。习近平指出,过去半个多世纪,国际关系中一个最重要的事件就是中美关系恢复和发展。虽然期间也经历了不少曲折和困难,但总体不断向前,而且取得了丰硕成果,造福了两国人民,也促进了世界和平、稳定、繁荣。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是双方唯一正确选择。中美合作可以办成许多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中美对抗对两国和世界肯定是一场灾难。习近平强调,中美在一些问题上会有不同看法,关键是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以建设性方式妥善管控和处理分歧。拜登表示,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伟大文明的国家,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美中两国应该避免冲突,可以在气候变化等广泛领域开展合作。美方愿同中方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开展坦诚和建设性对话,增进相互理解,避免误解误判。
2月19日,拜登在2021年慕尼黑安全会议视频对话上发表演讲,宣称必须准备与中国进行长期的战略竞争,尤其是在国际经济领域。同时指出,与中国的竞争虽是很艰难的,但是与俄罗斯对美国的威胁相比,显然是不同的。
2月22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蓝厅论坛上发表题为“对话合作,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轨”的开幕式致辞。
显然,以上这些互动与宣示从总体上看呈现逐步升级,逐步深入,逐步向好的态势。之所以如此,笔者认为有以下3点原因:
1、美国“内伤”严重,禁不起再折腾,需要中国的合作。
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叠加“百年不遇”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已重创美国。拜登政府临危受命,急需疗伤恢复。控制疫情,弥合分裂,重修声誉,稳住经济——是拜登百日执政的4个优先目标。而这4个目标中有3个都需要中国的支持与配合。
2、拜登了解中国,理性平和,外交团队有共识。
40多年的从政经历,多岗位历练(8年副总统、历任美国参议院外委会主席、司法委员会主席),造就了拜登丰富的外交经验。可以说拜登是美传统精英外交的信奉者、实践者,与特朗普相比,其行事风格与政策主张更显传统、老到,理性平和。拜登本人也较了解中国,4次访华,曾长期深度参与美对华决策。其团队中的布林肯、苏利文、坎贝尔等核心涉华成员,对华政策立场与拜登相近,既希望避免中美走向冷战式对抗,又将竞争作为双边关系的主基调。与蓬佩奥、纳瓦罗、班农等人一味蛮横的强硬相比,拜登团队的强硬带有几分平衡感与稳定性。
3、中国主动作为,积极引导与塑造。
从上面的中美互动情况来看,显然中国的政策主张更为主动与具体。拨乱反正,相互尊重;消除误判,管控分歧;保持沟通,合作共赢是中国的明确主张。从1月28日乐玉成的“4R讲话”,到2月2日杨洁篪的视频呼吁,再到2月6日杨洁篪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的通话,最后到2月11日习近平主席同拜登的通话,中国改善中美关系的主张是一贯的、连续的、建设性的。这些主张将对中美关系的改善起到积极的引导与塑造作用。
尽管中美关系改善可期,但挑战依旧严峻:1、美舆论对华态度消极,民众对中国好感度低,美国社会缺乏有利于中美关系改善的土壤;2、国会内反华阴云不散,攻击中国成为美两党政客低成本的政治正确;3、美党派政治仍存在高度对立,这将明显限制拜登政府在对华政策上的行动空间;4、特朗普任内为中美关系挖了许多“坑”,短期内难以填平,之前多项涉及中国的立法与政策都会继续干扰中美关系。
综上所述,未来中美关系将走出前期低点而有明显改善,但从短期来看,特朗普遗产的战略消极面依然有巨大的惯性。
作者:林宏宇,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
亚太日报观察专栏作者均为国际问题专家及资深新闻从业人员,长期从事国际研究和报道,他们秉承亚太日报原创、独家、深度、开放、联动的理念,以独特的视角评述当今国际大事。
(来源:亚太日报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