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俄羅斯和北約20日在北約總部所在地布魯塞爾舉行俄羅斯-北約理事會大使級別會議。如外界預測,本次會議沒能彌合俄羅斯和北約的深刻矛盾和分歧,但由於是時隔近兩年後該理事會的首次會議而顯得有些不同尋常。
俄羅斯媒體引述專家評論說,本次理事會會議不僅有助於俄羅斯改善與北約的關係,對俄羅斯緩和與所有西方國家的緊張關係也舉足輕重。
兩年前,烏克蘭危機的爆發把俄羅斯與北約拖入新一輪激烈碰撞。特別是克裏米亞通過公投併入俄羅斯後,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宣佈暫停與俄羅斯的合作。
時過境遷,在意識到單方面凍結與俄羅斯全面合作的政策並未奏效之後,是北約而不是俄羅斯“主動提議”重啟俄羅斯-北約理事會會議機制。而俄方為重開對話只設定了一個條件,那就是對話必須是平等和建設性的。
耐人尋味的是,北約向俄羅斯拋出“橄欖枝”且俄羅斯也對北約主動示好作出積極回應,然而雙方在敏感戰略要地的角力和軍事試探並未因此而有所收斂。
近段時間以來,美國就曾多次指責俄羅斯戰機對遊弋在波羅的海的美國軍艦進行模擬攻擊,甚至揚言有權擊落超低空挑釁的俄羅斯戰機。俄羅斯方面則否認俄戰機曾在波羅的海上空進行“侵略性的飛行”。
其實,無論是俄美艦機在波羅的海的近距離邂逅,還是外交使團在布魯塞爾的唇槍舌劍,俄羅斯與北約明爭暗鬥,無非是希望在新的一輪博弈中佔據先機、贏得更多討價還價之籌碼。
如何打開依舊無解的烏克蘭危機“死結”是本次俄羅斯-北約理事會會議的主要議題。兩年前,急轉直下的烏克蘭亂局之所以最終導致俄羅斯與北約撕破臉皮,根本原因就在於北約試圖將烏克蘭納入“東擴”範圍,觸碰到俄羅斯的“紅線”。
早在蘇聯解體之時,北約就曾信誓旦旦地承諾將尊重俄羅斯利益,不會實施“東擴”戰略。
然而,事實上,北約一直無視俄羅斯的訴求,從中東歐國家到波羅的海三國,北約“東擴”步伐從未停止。幾經擴大,北約戰車幾乎開到俄羅斯的家門口。而從歷史經緯看,北約蠶食俄羅斯戰略利益、擠壓俄羅斯戰略空間的既定策略在短期內也恐怕不會發生變化。
俄羅斯與北約之間的互相猜疑和嚴重不信任並非一朝一夕形成。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俄羅斯與北約自然也不能指望通過一次理事會會議就化干戈為玉帛,重回正常關係的軌道。俄羅斯與北約註定只能在對抗中求妥協,繼續在摩擦中打交道了。(記者董龍江,編輯王申,新華國際客戶端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