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财经观察|业内人士:中国直销迎来发展新机遇

新華社

text

近年来,中国直销行业飞速发展,行业规模和销售业绩快速提升,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直销将逐渐成为普遍的商业形态,影响到数亿老百姓的经济生活,市场总量将达到万亿水平,中国将成为全球直销行业最为瞩目的国家之一。

新零售思维下的直销行业与时俱进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潮流也在不断变革。很多实体零售在拓展线上渠道,同时很多传统电商都在布局线下实体店,大家所谓的新零售表现异常火爆。新零售这样一种模式在直销行业的应用前景如何?原广东省打传办某权威人士认为新零售说的是线上、线下和物流连在一起,新零售和直销,尤其是当今中国直销模式的发展方向是异曲同工。过去,直销就是面对面的销售,直销是不做店铺的,后来根据中国的市场实践,要求直销必须开店,这十年来直销企业开了许多实体店,业内超过5000家线下实体店的直销公司大概有五六家,像无限极、完美这两家公司的专卖店都是超过一万家的。所以说直销行业在线下的布局并不比传统行业少。

近年,经过电子商务的洗礼,直销行业对线上工具的使用也非常积极,做移动工作室、商城、APP、云商的企业很多,有意识的企业也已经在建设自动化的物流,所以直销行业对新零售的理解一直是与时俱进的。可能有的企业没有意识到这是新零售,但他们在做的事情实际上就是新零售。根据该权威人士的的分析,线上线下结合正在帮助直销企业提高营销和服务的效率,他也非常看好它。

当前,越来越多中国消费者开始看重品牌和品质,尤其是海外大品牌,品牌营销的渠道近几年也在随着新媒体平台和技术的演进不断升级。直销企业该如何打造品牌,吸引并留住消费者?该权威人士表示,就目前来说,直销企业打品牌一方面是在一般的品牌营销渠道上,另一方面还依靠直销员的口口相传。

在一般的品牌营销渠道上,他建议企业首先要做好基本功,尤其是初步尝试品牌营销的企业,要梳理好、明确好企业的文化、定位,然后再谈品牌营销的问题。实际上直销行业中很多企业都还没有系统地做到这第一点。

其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选择适合企业现阶段实际的途径,而不是今天大做特做,明天悄无声息。品牌毕竟是一项长期事业,知名品牌都是依靠重复专注积累起来的。直销企业更应该有耐性。

第三是聚焦,做品牌要想越做越省力,唯有聚焦。例如赞助的公益活动,坚持做、长期做,就会形成企业的品牌。

对于直销员这一块,当前行业只要做好直销员的监督和规范,就会给品牌加分。这还是要靠企业平时多多对直销员耳提面命,加强培训和自我监督。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

近几年,中国直销市场在多年高速发展下,市场体量也在不断增长,到2016年已经突破了2000个亿。但目前中国直销与国际直销没有完全接轨,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直销企业要更好的"走出去"机遇与挑战将分别是什么?

在该权威人士看来,其实中国直销企业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走出去,只不过过去只有少数企业,现在一带一路政策提出后,走出去有了国家的政策支持和鼓励。

近几年,本土直销公司在国内积累了实力后,已经在陆陆续续走出国门,例如印尼、乌克兰、菲律宾、俄罗斯就有很多中国直销公司在那里开分公司。

对于直销企业来说,这些国家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轻工业薄弱,生活资料类的产品普遍没有那么丰富。这正可以帮助企业去产能。还有沿线国家的资源、全世界62%的人口消费市场,这对直销企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并且,"一带一路"是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这些地区首先在文化认同上对中华文化是有认同感的,这也是一个机遇。

至于挑战,就是这些地区的政治体制和法制不成熟,市场监管没有那么透明,可能会增加经营的成本,还有宗教、文化的差异性,稍不注意可能会触犯红线。另外在这些地方要以一种什么样的模式开展直销,"套路"能不能通用,这些都是需要企业在实践中总结的,企业都是靠吃亏摸索出来的。企业回来跟我们谈海外的经验,那都是靠一点一点吃亏、碰壁走出来的。所以呼吁多关注直销,多关注企业的需求。

市场配置的权力放归市场易激发活力

《直销管理条例》规定中国的直销产品限制在目前的六大类产品,中国直销产品种类单一、发展不平衡。而现在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在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直销行业的供给侧改革需要在哪些领域发力?

原广东省打传办某权威人士表示供给侧的对应面是需求侧。从目前整个行业来看,直销产品的种类的确是越来越多,特别是拿牌的企业现在有82家了,每年都有企业扩建生产基地、扩大产能,每年企业都要新增产品,当然这些企业扩大产能上新产品肯定是有市场需求的。

整个行业处于成长期,体量和产能扩大很正常,但是由于直销产品的范围被限制在六个大类里面,所以为了符合规范,企业一些有特色有优势的产品就没有办法在直销里面卖。相反为了适应要求,又有许多企业不得不上线一些大家都有的产品,这就会造成某些产品同质化、过剩,有些又无法在直销里面卖,所以目前直销行业的供给侧改革更应该从这个层面着手。像中央简政放权所说的,把该由市场配置的权力放归市场,如果这点能够有所变化,相信市场的活力还会释放更多。

(亞太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