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塔莉·波特曼受邀參加哈佛傑出校友演講。 資料圖片。
文| 亞太日報特約記者劉莉莉
1968年以來,哈佛大學一直保持着一個傳統,那就是在一年一度的畢業典禮上,邀請一位傑出校友做演講。今年,這一至高無上的殊榮屬於女演員娜塔莉·波特曼。
正如她在電影《黑天鵝》中扮演的妮娜一樣,娜塔莉有着“雙重人格”,一方面,她少年成名,是奧斯卡影后,另一方面,她是一個十足的學霸,是哈佛心理學高材生……
在充斥着欲望和虛榮的好萊塢,娜塔莉猶如一股清風,顯得格格不入,卻改變了大眾的審美觀。
也許,娜塔莉的日子過得很辛苦,她不想成為一個沒大腦的女演員,只會穿着普拉達的裙子滿處晃,於是一直沒有放棄學習和思考,這給她帶來了聲譽,更為她贏得了尊重。
從“書呆子”到奧斯卡影后
2011年3月1日,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娜塔莉一席紫色晚禮服亮相。當她得知自己憑藉《黑天鵝》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時,激動得不能自已,用顫抖的聲音感謝所有人。“此刻,真的非常像是在做夢,”她說。
2011年3月1日,娜塔莉憑藉《黑天鵝》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 資料圖片。
臺上的娜塔莉,光彩照人,萬眾矚目。然而,如果時光倒流十幾年,你會見到另一個娜塔莉,背着一個比自己身體還大的書包。
中學時代的娜塔莉就已經是一個童星。1994年,在呂克·貝松執導的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中,她出演了那個手裡總是抱着一盆花的小女孩馬蒂爾德,一夜成名,開始了平步青雲的表演之路。
然而,娜塔莉在學校出名,並非因為演電影,而是由於愛學習。當時,同學們認為她是最有可能參加“危險邊緣”電視智力競賽節目的人,言外之意,就是說她是個十足的“書呆子”。
1994年,,中學時代的娜塔莉出演呂克·貝松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中的小女孩馬蒂爾德。
“娜塔莉·波特曼有多聰明”,是某個問答網站上的一個熱門問題。上中學時,她甚至入圍全美要求最高的科學競賽英特爾科學獎,並進入半決賽。
對於這段往事,《紐約時報》有過一段評論,在英特爾科學競賽的歷史上,比到最後的那些選手一共獲得7項諾貝爾物理獎和化學獎,兩項菲爾茲數學獎,六枚美國國家科學獎章,“如今又多了一項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1999年,在主演了《星球大戰》前傳後,娜塔莉急流勇退,成為了哈佛大學心理學系一名大學生,並且在四年後成功拿到了學士學位。在娜塔莉看來,學習心理學讓她更好地從事表演,“學習不僅是充實自己,也對整個事業有幫助。”
娜塔莉精通英語、希伯來語、法語和日語,也愛閱讀,涉獵書籍從脫口秀女王奧普拉的勵志自傳,到羅伯特·哈斯的詩集……她是一個演員,更是一位研究者。
娜塔莉曾說過,自己面對一個新角色的時候,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研究。如果是歷史人物,她會查閱書籍資料,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和人物關係;如果是虛構人物,她就會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揣摩人物的內心世界。
“如果變醜了,就去從政”
有別於“圈內”那些嘩眾取寵的花瓶,以及或放縱或頹廢的奇葩,娜塔莉身上散發的是滿滿的正能量,正是印證了那句老套的真理:勤奮永遠是成功之道!
為了做好片中的芭蕾舞動作,娜塔莉每天要接受5至8小時的芭蕾舞和游泳課程。 資料圖片。
2010年,娜塔莉主演的驚悚片《黑天鵝》上映。片中,她扮演了一個追求完美的芭蕾舞演員妮娜,為了同時塑造《天鵝湖》中純潔善良的白天鵝和狡詐淫蕩的黑天鵝,陷入幻覺與現實的掙扎之中。最終,妮娜內心中陰暗的一面不斷擴大,她也走向了自我毀滅。
與其說,《黑天鵝》展現了主人公妮娜從少女到女人的蛻變,不如說,這部電影是娜塔莉從童星到一線女星的重要飛躍。她將人物的內心世界演繹得無比豐滿,以至於該片首映式結束後,全場觀眾起立鼓掌。
成功的背後,是辛勤的汗水。
娜塔莉飾演的黑天鵝。 資料圖片。
為了做好片中的芭蕾舞動作,在開拍前6個月,有著舞蹈基礎的娜塔莉就開始了一系列高強度魔鬼式訓練,每天要接受5至8個小時的芭蕾舞和游泳課程。當時,她每天的睡眠只有5個小時,並且,為了塑造芭蕾舞者苗條纖細的身材,只能吃蔬菜和穀物。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期間,娜塔莉還收穫了一份愛情。她與本片的編舞本傑明·米勒皮相戀。兩人於2010年訂婚,一年後,娜塔莉生下了愛情結晶。
虛榮、拜金、浮誇、競奢、爭侈……好萊塢的粗俗習氣,是八卦小報追逐的焦點,也被一些演員奉為金科玉律。這也便是為何,娜塔莉刻意與好萊塢保持着若即若離的關係,甘於作一個“異類”。
當其他明星大肆炫富、酗酒、拍裸照時,娜塔莉想的是為動物學家珍妮·古道爾的研究會捐贈,為發展中國家的小額貸款奔走。
此外,她還熱衷於環保,曾被綠色網站Grist.org評為最環保明星。這一殊榮,娜塔莉當之無愧,她參與保護盧旺達大猩猩,為節能燈泡代言,拒絕皮草,堅持素食主義,設計非動物皮革高跟鞋等。
娜塔莉出生在耶路撒冷,是一名猶太人。她企盼着,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有天能夠達成和解。她甚至打電話給約旦王后拉尼婭,希望在促進巴以和談這一問題上與這位傑出的巴勒斯坦後裔合作。娜塔莉認為,無論是以色列人還是巴勒斯坦人,都是十分精彩的民族,極具教養,“事實上沒有人喜歡用極端暴力和欺騙來解決問題。”
“或許有一天我變得太醜而不適合好萊塢,我會去從政,”她曾笑着說。
承認無知,也是美的
今年5月27日,娜塔莉站在了哈佛大學的演講臺上,她一頭清爽披肩髮,身穿花色連衣裙,講述了自己求學的心路歷程,一度眼含淚水。
也正是此時,人們才得知,原來美麗、聰慧、優秀如娜塔莉,也會不自信。
這不可思議,卻真實發生了。在心理學上,有一種心態叫“冒名頂替綜合征”,即在事業有成者中,大約有三分之一的人覺得自己的成功是僥倖得來的。
這不是謙虛,而是病,但不一定需要治!
娜塔莉站在哈佛大學的演講臺上,講述自己求學的心路歷程,一度眼含淚水。 資料圖片。
也許,娜塔莉正是一名嚴重的“冒名頂替綜合征”患者。進入哈佛以後,她陷入到嚴重的自卑情緒中。當時,娜塔莉是電影明星,而她的同學們也十分出色。她的室友中,有一個曾和大提琴家馬友友同台演出,而另一位曾出版過詩集,還有一些同學參加過奧運會。
娜塔莉害怕別人議論她是靠名氣才得以進入哈佛的,擔心自己夠不上哈佛學生的智力標準。甚至於,每次張口說話,她都要深思熟慮一番,以證明自己不是白癡女演員。
求學初期,娜塔莉沮喪不已,承受着巨大的壓力,甚至喪失了完成學業的勇氣。她曾經數次在與教授會面時放聲大哭,也因為壓力太大起不來床,同學們一個淡定的眼神,就能把她嚇得夠嗆。
然而,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女神畢竟不是女超人。
娜塔莉逐漸意識到,這就是自己,而且正是這些“瑕疵”和“不完美”,將她與其他人區分開來,失敗也並不意味着世界末日,有時候承認對某些事物的無知,也是美的。
在哈佛演講中,娜塔莉分享了這一心得。
她說,當你的技巧達到一定高度後,唯一能讓你與眾不同的就是怪異甚至瑕疵,正如同有位芭蕾舞者因轉圈的輕微不平衡而出名,“總會有人比你跳得更高,或擁有更美的姿態,而你唯一能做到最好的,就是發展自我。”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生活本是大雜燴,有時候,美來自清晰,有時候,美來自混沌。
作者簡介:
刘莉莉,80后北京女孩,跟所有北京人一样,心里装着地球。父母都是外交官,自小跟着大人走世界、看天下。从外交学院毕业后进入新华社,从事的是国际新闻报导,用另一种方式来关联天下。
转眼“入行”已是第九个年头,自认为未虚掷光阴,忠实地履行着新闻记录者、历史见证者和故事倾听者的职责。2010年9月作为记者被派往墨西哥新华社拉美总分社,踏上了《百年孤独》作者玛尔克斯笔下那片古老而神奇的大陆。
在拉美工作和生活期间,有机会到15个国家采访、游历,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曾在二十国集团(G20)峰会、联合气候大会等国际会议和高端访谈中采访总统,也曾在毒枭出没的墨西哥城贫民窟与当地居民话家常,曾坐在地板上与环保主义者谈天说地,也曾到当地华侨家中做客,体味海外游子的冷暖……
丰富的采访经历使她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驻外两年,除了完成日常報道外,还为《环球》、《国际先驱导报》、《参考消息》、《经济参考报》等报刊撰写了十几万字的文稿,将一个多姿多彩的拉美展现在读者面前。
2012年底结束任期回国,但心里依然眷恋着拉美的山山水水,工作之余,也为报刊撰写特稿和专栏,并为央广“中国之声”担任特约评论员。如今在《亚太日报》开设专栏《山外青山》,希望利用这个新媒体聚合平台传递拉美及其他区域的文化讯息,讲述那些值得称道的历史和传奇,用自己的感悟,与读者构建心灵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