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環保競爭尚有序 癥結在技術及政策支持

亚太日报

text

【亞太日報 張冰】近日亞太日報首發報導的《深圳曝240人“送禮名單 涉及政府、國企、專家 當事公司否認》文章曝出一份涉及深圳市龍崗區248名公務人員的送禮名單,涉事方深圳市龍吉順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被指“長期靠拉攏腐蝕誘惑政府幹部、街道幹部及評標專家等暗箱操作獲取項目,此事雖未獲得完全證實,但對於比較依賴政府項目支持的清潔環保行業,在外人眼中看來在發展中是否滋生了一些不可告人的問題,亞太日報希望透過行業內部人士的角度一探究竟。

**業內人:清潔環保國內競爭有序 **

從事清潔環保行業17年之久的上海亞伯蘭環境系統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儲團結,對於行業的發展或許比較有發言權,中國伴隨著改革開放,財富積累的過程帶來的是山不再青,水不再綠,當然這也是所有經濟體快速發展所帶來的必然結果,而國內清潔環保作為補救措施也從無到有,證券市場以此為概念的股票也久炒不衰。

儲團結在接受亞太日報採訪時表示,通過多年的從業經歷,明顯感覺政府對於工業、商業、市政、環衛的重視程度在逐步提高,但是實際上目前市場上的競爭狀況並沒有外界想像的那樣激烈,這主要是由於國內整個行業的發展更多的是在依託國外先進技術經驗,無形中形成了一定的技術壁壘,國內大的行業翹楚也僅局限在有限的數家範圍內。

對於清潔環保行業,儲團結指出目前企業利潤貢獻雖然市政方面佔據一定比重,但民用的市場亦十分巨大,對於市場上傳言的行業亂象,儲團結表示,就其所在滬杭區域,感覺政府在招標上依然比較規範,首先會通過招標會推介,再經過技術指標等流程進行,整體上是一個有序發展的過程。

實際上,目前清潔環保行業最大的問題並非來自所謂的不正當競爭,而是技術層面的更新應用以及來自政策方面的支持。

問題關鍵在於技術及政策

德勤在“2013中國清潔技術20強首席執行官調查報告指出,新技術的應用將從根本上提高清潔技術行業的整體競爭力,從原先的'靠量發展'進化為'靠質進步'。由於新技術的熱點轉變通常較快,企業應增強捕捉技術熱點的能力,政府也應在新技術的應用方面進行更多地正確的引導和宣傳。

而近期發改委會同工信部等部門制定的《重大環保技術裝備與產品產業化工程實施方案》方案也提出,到2016年,環保技術裝備水準在基本保障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氨氮等4項約束性指標減排的基礎上,針對危害大、影響面廣的霧霾、水污染和重金屬污染等突出環境問題,重點開發推廣一批急需的技術裝備和產品,突破一批關鍵共性環保技術,推動先進成熟技術產業化應用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