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駐東京記者藍建中】20日上午,日本跨黨派議員聯盟“大家都來參拜靖國神社國會議員之會”成員約70人集體參拜了正在舉行秋季例行大祭的靖國神社。此前,日本法相岩城光英和總務相高市早苗參拜了靖國神社。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雖未前往參拜,但於17日自費向靖國神社獻上被稱為“真榊”的供品。
每年的靖國神社春季和秋季例行大祭以及8月15日,都會有大批右翼政客前往靖國神社參拜。今年8月15日,記者看到大批保守市民聚集在靖國神社,每當有右翼政客出現,就報以熱烈掌聲和歡呼。
面對著中國的發展勢頭,日本國內普遍心理不適應,甚至產生了一絲恐懼感,而由於近代以來形成的對華優越感,又產生了對中國的不服氣心態,因此以中國為“練劍的靶子”,幾乎成為右翼政客鞏固支持基礎的不二法門,並且每每如願以償贏得保守階層的支持。而靖國神社則不折不扣成為日本政客顯示自己“不屈服於中國”的“硬漢”姿態的絕佳舞臺。
日本國內不少人認為,中國沒有資格對靖國神社置喙,因為悼念死者是日本的文化,反對參拜靖國神社就是不尊重日本的文化。其實恰恰相反,靖國神社的歷史只有一百多年,它是明治維新以後的天皇制下才產生的,因此與日本的歷史和傳統並無關係。
還有日本政客聲稱,參拜靖國神社是“為了祈禱和平”。實際上,靖國神社並不能稱為“為戰爭中死去的人慰靈的場所”,因為並不是所有戰死者都被祭祀,例如違抗天皇的人是絕對不會被祭祀的,靖國神社“是祭祀為日本而死的人”的說法絕對無法成立。而在戰爭中死於原子彈爆炸或空襲的人,也不能被祭祀,因為他們“不是為了天皇而主動失去生命的人”。自然,死於日本侵略的各國受害者也沒有被祭祀的資格,稱靖國神社是“追悼戰爭犧牲者,祈禱和平的場所”,完全是一個謊言。
如果是為了悼念戰死者,表示追求和平,那麼每年8月15日參加在東京武道館舉行的有天皇參加的“全國戰歿者追悼儀式”就足夠了。日本政客為什么非要固執於參拜靖國神社呢,正是由於他們與靖國神社的歷史觀有強烈的共鳴。
日本右翼勢力經常辯解說:“無論哪個國家都會紀念戰死者,因此參拜靖國神社理所當然。”而埋葬無名戰死者的千鳥淵戰歿者墓地與靖國神社近在咫尺,卻沒有成為他們追悼戰死者的場所。
靖國神社是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侵略戰爭的精神支柱,如今則是宣揚日本“侵略有理”、“侵略有功”、“日本解放了亞洲人民”的“靖國史觀”的核心場所。
除了供奉著二戰的“甲級戰犯”外,位於靖國神社內東北角的戰爭博物館“遊就館”鼓吹所謂“大東亞戰爭”是自存自衛的戰爭,是解放戰爭,雖敗猶榮,集中體現了“靖國史觀”。日本政客前往這種地方參拜,正是在給“遊就館”和各種彰顯設施體現出的這種“靖國史觀”背書。
日本政府口口聲聲表示接受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審判,並以此作為戰後重返國際社會的基礎,而領導人供奉祭品、內閣成員去參拜反對遠東國際法庭審判、讚美侵略的靖國神社,本身就極為矛盾。
實際上,日本政客參拜靖國神社,無異於向國際社會宣佈挑戰奠定戰後國際秩序基礎的《波茨坦公告》和遠東國際法庭審判、為甲級戰犯平反、否認侵略戰爭的罪行,這自然要招致國際社會、尤其是深受日本發動的侵略戰爭傷害的中國等亞洲近鄰的強烈反對。
1972年的《中日聯合聲明》中明確寫道:“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國過去由於戰爭給中國人民造成的重大損害的責任,表示深刻的反省。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宣佈:為了中日兩國人民的友好,放棄對日本國的戰爭賠償要求。”
可以說,中國放棄戰爭賠款是在日本表示反省歷史的基礎上做出的決定,日本政客去參拜讚美侵略的靖國神社,違背了自己的國際承諾,中國做出反擊是理所當然的,絕非干涉日本內政和不尊重日本的文化。
日本政府經常吹噓,日本戰後70年一直在走和平道路,而恰恰是現在,這些缺乏正確歷史觀的政客卻決定行使集體自衛權,讓日本能夠重新對外發動戰爭,並準備修改束縛日本行使武力的憲法,這無疑是對亞洲和世界和平的威脅。
日本右翼學者和政客一直放言,解決靖國神社的根本方法就是通過堅持不懈參拜來讓中韓閉嘴;還有日本媒體指出,政治家參拜靖國神社就是為了徹底否認日本的侵略歷史,讓日本丟掉歷史包袱。
其實,恰恰是日本在戰後70年後仍遲遲不願放下這個歷史包袱,而且越背越起勁。固執於保持與鄰國間的這根刺,破壞的是與鄰國的關係,傷及的是日本在國際社會的形象,如果願意一直背著這個包袱,只能說是日本的悲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