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解讀中國 GDP增速進入"6"時代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訊】1月19日,國家統計局召開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佈會,公佈2015年GDP增長為6.9%。國家統計局局長王保安表示,2015年經濟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進中有創、創中提質的發展態勢,6.9%的增長速度是符合中高速的目標,是黨中央、國務院立足發展階段、發展週期的現實,保持定力,創新宏觀調控的結果,成績來之不易。對於外媒如何看待中國GDP增速回落,亞太日報一一整理如下:

GDP增幅是否符合預期?

英國《金融時報》認為, 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了6.9%,為1990年以來的最慢年度增長,但增幅仍處於中國政府的目標區間內,金融和醫療保健等服務業的增長緩衝了製造業和建築業放緩的影響。

報道稱,去年第四季度,經通脹調整的GDP增幅為6.8%,由此得出全年增幅為6.9%,基本符合中國政府為今年設定的“7%左右”的增長目標。去年第四季度GDP的增幅數字符合經濟學家預期,數據出爐前路透(Reuters)調查得出的增幅預測值也是6.8%。

《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稱, 2015年名義GDP達到67.6708萬億元,位居世界第2位。按當前的匯率換算,仍是排在第3位的日本GDP(約500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8萬億元)的2倍以上。

報道指出,中國經濟的增長放緩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結構性因素拖累。鋼鐵等主要製造業面臨產能過剩,由於產品價格下跌,生產呈現增長乏力態勢。此外,房地產行情以地方城市為中心,庫存壓力沉重,新增投資增長緩慢。

2016中國經濟形勢如何?

英國《路透》認為,中央力推的供給側改革意味著短期內,中國經濟還需承受去產能去庫存的陣痛,面臨下行壓力,市場人士普遍預計今年經濟還會進一步回落,可能呈現前低後穩之勢。

報道稱,國家統計局局長王保安在發佈會上承認,2016年中國經濟仍然面臨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尤其是2016年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補”,在這個過程當中,有些行業可能還會延續下行狀態。

但是另一方面,他指出,新興產業、新型業態、新的商業模式蓬勃發展。比如新的業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去年增長了31.6%,遠遠超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長速度。新興產業也在蓬勃向上。像深圳、上海沿海的一批新興戰略性產業發展速度都在10%以上;全國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0.2%,比規上工業快4.1個百分點。在優惠政策的刺激下,新能源汽車生產增長較快,增長1.6倍以上。綜合這些因素認為,2016年中國經濟仍將平穩增長。

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 由於中國經濟體量龐大,即使增速減慢,依然能創造可觀的就業機會。中國的消費力量依然穩固,特別是電子商務平臺上的服務和商品消費。去年,服務業就業的增加抵消了製造業就業的減少。

不過報道同時指出,隨著經濟進一步放緩,政府刺激經濟的能力減弱,經濟學家和中國官員預計企業將受到衝擊,裁員將會增多。

報道還稱,中國政府官員表示,考慮增加今年的赤字開支以促進經濟增長。隨著去年11月和12月放貸規模上升推動投資增速加快,去年基礎設施建設領域顯示出開支增加的跡象,預計中國政府今年將投入更多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