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欧EPA联手对抗美贸易战 三大经济体自贸立场趋近

界面新闻

text

特朗普政府推行“美国优先”贸易政策一年以来,全球抵抗贸易保护主义的决心并未在冲击之下支离破碎,反而在区域融合与整合方面有加速之势。

7月17日,欧洲理事会主席唐纳德·图斯克、欧洲联盟委员会主席让-克洛德·容克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日本东京签署“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

欧盟和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之和占全球经济总量大约三成,总人口超过6亿。就参与方经济规模而言,这是迄今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根据EPA,欧盟取消了对约99%的日本商品的关税,日本取消对约94%欧盟商品的关税,其中包括82%的农产品和水产品,这一比例未来数年内也将上升到99%。

欧盟贸易委员马尔姆斯特伦在EPA签订后意有所指地表示:“我们向世界释放出强烈信号:全球最大经济体中的两个仍然相信自由贸易,反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

中日欧背后的美国推手

安倍曾被特朗普政府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举动搞得焦头烂额,但在权衡利弊之后,他选择了在通往自由贸易之路上越来越主动出击的姿态。

同样因“美国优先”策略而一度在贸易政策上彷徨的欧盟也做出了类似决定:欧盟宣布将正在进行的《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视为最优先事务,并在欧日谈判开启近5年之后,与日本正式签署了EPA。

中日欧是美国的三大进出口贸易伙伴,也是美方此轮贸易冲突中重点“关照”的对象。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日本安倍政府主导《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谈判,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中安倍政府的态度从消极转向积极,到欧盟积极同中国就《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其背后的刺激因素都可以说是美国。

美国并不希望看到一个统一、强大的欧洲。周世俭补充道,近日特朗普在欧洲接受采访时说欧洲是美国的仇敌,这说出了一部分美国人长期不好意思说出的心里话。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院教授程大为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前由于美方意识到多边贸易的谈判难度,因而选择更多转向双边和区域协定,在奥巴马政府时期选择的是用TPP和TTIP两个贸易协定谈判来合围全球。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退出TPP、冷处理TTIP谈判,令上述贸易谈判进程严重受阻。在短期彷徨后,日欧均调整了此前以美为自贸谈判重点的战略,欧盟选择更积极姿态同中日缔结贸易协定。

日欧寻求共赢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此前欧日谈判出现突破的时间点,也正是在2017年美国宣布退出TPP的数月之后。

2013年就开谈的EPA原本并不是欧日任何一方的谈判重点:在欧方,2013年6月欧盟与美方就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开始谈判;在日本方面,2011年11月正式宣布加入TPP谈判后,也将全部的谈判重心放在了TPP谈判上。

安倍政府希望以TPP为支柱,使日本到2018年实现同签署自由贸易协定(FTA)国家间的贸易比例占到日本整体贸易的70%左右。具体而言,日本希望以TPP为范本,推进同欧盟之间的EPA及在东亚区域内的RCEP谈判等。

据欧盟委员会介绍,在EPA达成后,欧盟每年向日本支付的11亿美元关税中的“绝大部分”关税都将被消除;日本将在农产品领域对欧盟取消贸易壁垒,这意味着日本从欧盟进口的葡萄酒、猪肉、奶酪、巧克力和饼干等产品价格将下降,而作为交换,日本出口到欧盟的机械配件、茶和鱼类价格同样下调。对此,有媒体精辟概括为:“日本汽车开进欧盟,欧洲奶酪进入日本。”

在签署EPA的现场,虽然没有直接谈论美国和特朗普,欧盟和日本的高级官员却在每一句话中都表达了对贸易保护主义的不满。

容克指出,“我们今天签署的这份文件不仅仅是一份商业合约。我们相信公开、公平、守序的贸易;一个贸易协议并非零和游戏,而是所有参与者的共赢。”

安倍则表示:“目前,全球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担忧与日俱增,我们为全球提供积极信号,强调了自由、公平的规则对贸易系统的重要性,这具有重大意义。”

在签署仪式前,日欧进行首脑磋商并发表联合声明说,支持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中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发挥重要作用,并确认将为维持自由贸易体制展开合作。而图斯克则直接对美国进行批评,称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是全球经济的风险因素,称美国不负责任。

目前该协议仍需双方有关立法机构的批准,欧方希望协定能在2019年年初,即英国同年3月29日正式退出欧盟前生效。

中欧贸易关系向前推进

从日本带回这份重要的欧日协定之前,容克的中国之行也多有斩获:在同中方达成的《第二十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联合声明》(下称《联合声明》)中,中欧双方指出,将建立WTO改革副部级联合工作组。

《联合声明》还指出,双方视正在进行的《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为最优先事务,是为双方投资者建立和维护一个开放、可预期、公平和透明商业环境的关键。双方对交换清单出价表示欢迎,这将推动谈判进入一个新阶段。双方将致力于加快讨论合并文本和清单出价。

《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启动于2014年,内容包括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国有企业竞争中立、高端服务业开放等,目前已经举行了18轮谈判。

这一进展将推动中欧投资贸易关系向前发展,周世俭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中欧双方还约定,联合起来捍卫WTO,保卫WTO多边贸易规则。“而在当前贸易保护主义高涨情况下,中欧也须联手:2017年如果以进出口额区域类别来计算的话,从中国进出口贸易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欧盟,第二才是美国,第三是东盟。”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研究部主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崔凡则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中方一方面要尽力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全球化进程已经进入了低谷,多边贸易体制在短期内恐怕难有起色。“我们首先应该继续进一步扩大开放,加速深化改革,持续改善营商环境,积极扩大内需。在此基础上,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推动RCEP、中日韩等自贸区谈判,推动中欧双边投资协定谈判。”

TTP缩水促日本转向RCEP

在TPP转为CPTPP且严重缩水的情况下,安倍政府一方面主导着CPTPP的谈判,一边重新思考着自己同东亚区域经济的关系,而东亚区域内的国家以及RCEP相关谈判国也希望抓住此契机促进区域整合。

TPP变成CPTPP后,经济体量全球占比从40%降至13%,经济规模总计约为13万亿美元,而这样的协定对于此前雄心勃勃的安倍政府而言,并不如意。

早在2016年底,当特朗普胜选消息传来,安倍在参加日本参议院TPP特别委员会会议时即表示,如果TPP协定不能生效,那么今后东亚区域经济重点将转移到东盟发起的RCEP协定上。近期,在遭遇了钢铝关税以及汽车税威胁后,安倍政府转向东亚的迹象愈加明显。

通过近期一系列高层访问和政治家表态可以看出,日方的态度发生了较大变化。周世俭表示,中方高层领导人访问日本,安倍全程陪同,一直陪到北海道,体现了日方在希望同中方改善关系方面的诚意;中国外交部也宣布,中方已邀请安倍在双方方便的时候访华;此外安倍在RCEP问题上的表态也转向积极。

周世俭对第一财经记者指出,日方态度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日本需要海外市场,由于同第一大市场美国目前出现矛盾,日本及时转向了中国、欧洲和东盟。

7月1日,为期两天的RCEP第5次部长级会议在日本东京结束。会议发表了《联合新闻声明》,表示在当前全球贸易面临单边主义挑战的背景下,尽快结束RCEP谈判至关重要,努力在今年年底前形成一揽子成果。安倍在致开幕词时表示,参与这一协定的国家的总人口占全球的一半,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且“鉴于面临世界上保护主义抬头的问题,亚洲各国必须团结起来”。

RCEP由东盟十国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共同参加(“10+6”),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16国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截至2017年底,RCEP涵盖超过35亿人口,占全球将近48%;GDP达23.8万亿美元,占全球比例超过31%。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高燕17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称,目前RCEP谈判正在稳步推进,在各领域都取得积极进展。各方对推动谈判均表现了积极的态度,谈判节奏正在加快。

以国别计算,目前中国最大贸易伙伴是美国,第二是日本,第四是韩国。为此中方也要抓住机遇推进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周世俭表示,不容忽视的一点是,正如商务部所说,美方措施本质上打击的是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简单来说,美国是在向全世界开火,也在向自己开火。大部分中国对美出口产品都是加工类产品,产业链很长,而且其中的日韩产部件比重极大,因此日韩对三国FTA也很有积极意愿。

(来源:第一财经)